浅谈色彩管理在数字影像中的应用
浅谈色彩管理在数字影像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显示器、扫描仪、数码相机、彩色数字输出设备的出现,给传统影像行业带来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像记录和交流的方式变的丰富多彩了,但伴随而来了一系列色彩交流的难题:如何让不同的显示器显示出相似的色彩?如何让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真实还原实物的色彩?如何让彩色数字输出设备(数码冲扩机、打印机等式)稳定的记录准确的色彩,甚至达到于显示一致的效果?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涉及到色彩交流的各行各业都在呼唤着统一的色彩标准,以及可以跨越不同品牌、不同设备、不同介质的颜色交流方法。色彩管理技术与标准从此成为众多厂商关注的焦点。1993 年,由Adobe、AGFA、Kodak、Apple、MircoSoft 等八家国际著名的厂商牵头成立的ICC 组织(国际色彩联盟)应运而生。ICC 组织提供了一个跨平台的、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框架和规范。所有设备及软件厂商只要遵循这个规范就可以进行颜色的交流和传递,尽可能的保证色彩交流和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色彩管理按照笔者的理解即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人们对色彩的准确交流和控制,应用于当今的数字影像流程中,即是控制输入、显示、处理和输出设备的色彩准确性和一致性。其实从影像记录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发明开始,人们从没有间断过对色彩控制方法的探索。在摄影行业以柯达、富士、爱克发等公司为代表的一些著名厂商均有各自己独特的色彩控制技术,但在传统银盐的模拟时代,色彩控制技术都处在各自为政的封闭环境中发展,一方面产生了鲜明的风格(例如很多人对柯达胶片的蓝色、富士胶片的绿色等等,都情有独钟),另一方面色彩的沟通与交流却很难跨越这些鸿沟,色彩的交流必须打上设备的烙印(即与设备相关的颜色表达),国际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色彩交流标准。普通的摄影从业者,除了对相机和胶片的选择权,其实对色彩的控制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对不同品牌相机、胶片、相纸,及其色彩表现风格的了解。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挑选一个好的相片冲洗店,才能得到色彩还原好的相片。
1.1 基于 ICC 的色彩管理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思想:
i. 与设备无关的表色空间。 不同设备有着不同的色彩表示方法,例如:显示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通常使用RGB(红、绿、蓝)数据来记录颜色,打印机则通常使用CMYK(青、品红、黄、黑)数据来记录颜色, 数字冲扩设备实际上是通CMY 染色料记录颜色。而这些描述颜色的方式全都是与设备相关的,即不同的设备既便使用同一组数据,其颜色实现的结果则可能有显著的不同。例如,不同显示器显示同一幅图像常常色彩不一,或者同一幅图像用不同的打印机输出的色彩也不一样,等等。因此,ICC 规范使用与设备无关的表色方法来描述视觉颜色(通常采用CIE Lab 或XYZ 三刺激值来描述)。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