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 第6页


《大秦帝国》读后感
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首先便需要得到信任。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皆需如此。人无信不立",孔夫子二千多年前就道出了"信"之真谛。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做不到"信",就谈不上被信任,无信任,则将不可能达到成功。清朝后期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便始终将信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眼中,信誉便是金字招牌,是经商之本。当今商界,但凡伟大企业、成功企业,莫不如此,香港首富李嘉诚更是深信"取得生意伙伴和员工信任是其成功的根本"。中国二千多年之儒家文化,更是将"信"列为了根本。
《战国策》作者刘向评价卫鞅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通过《大秦帝国》剧的演绎,笔者深为卫鞅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大秦帝国》剧中,卫鞅进入秦国伊始,秦孝公为真正求得贤才相助,要求所有的入秦士子先行勘察秦国民情,写出治国策论。本可走"权臣景监引见"捷径的卫鞅坚持正道,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秦国20余县,待其回到好友(秦国将军)景监府上时,又黑又瘦,已全然是"乞丐"模样了。至此,一个潜心调研、浑然忘我的卫鞅还有谁能不佩服呢?就连杜挚之辈就变法之事攻击卫鞅时,公子虔亦慨然道:"试问诸君有哪位能像卫鞅一样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走遍秦国的每一寸土地呢?"
《大秦帝国》剧中,卫鞅虽万般不愿,亦也只能忍痛割爱,与公主成婚,终因变法之故。在卫鞅心中,将帮助秦国变法图强看得比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更加重要。
《大秦帝国》剧中,秦孝公在立嗣问题上,曾与卫鞅做过一次交心长谈。期间,孝公当时已意识到卫鞅的个人处境在其死后将艰危之至,以十分真诚的态度向卫鞅表示,他经过深思,决定将君位让与卫鞅。而此时,卫鞅错愕之余,亦以十分真诚的态度向秦孝公表示为变法长存,其不可为君。他说:"一旦鞅为君王,一场艰难深彻变法所建立起来的成果将荡然无存"。此时的卫鞅,已然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在此,我不由得想到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表明心迹而引用的清朝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处世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呀,但凡真正为人称颂、有所成就之人,又何尝不是具备如此之坦荡胸襟与伟大抱负呢?
其实,在现代社会,哪一家企业不如同"秦国",哪一个职场人士不如同"卫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对哪一个职业人士职业道德不是真正的考量呢?而对管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虽然对照卫鞅的崇高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无论如何,以之为标杆,孜孜以求总是应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