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昨天晚上赶个潮流去看了《孔子》这部片子。上映第一天果然是热闹非常,我十点到那儿,人家九点半那场都已经卖光了票了,换句话说,上座率100% 哦。看来人民还是挺喜欢文化熏陶的哈。我也是排了快二十分钟才买上票的,座位只剩下最前面的三排了。要在以往我就干脆不看了,可这次不行,我从来没排过这么长的队,说什么也看吧,要不多冤那。
片子挺长的,足两个小时。要说观后感呢,实在不怎么样。当然了,先声明,我没有特别想贬谁的冲动,也不是影视界的行家,我仅仅想真实地反映咱一个有点知识文化水平的都市小女人的平凡观感哈。别太认真了各位。
片子一开头呢,先让我失望了一下,什么失望?扮相啊!一个个儿怎么都灰头土脸的呢?总之就是没啥美感,全片里最有美感的就属周迅的角色了,只是觉得怎么那么矛盾?周迅的扮相既时髦又前卫,美得根本不象那时候的打扮。你要说孔子一流的男人包括诸侯大夫都特土,那周迅的扮相就显得太突兀的,象一个旧毡帽上插了根彩色羽毛!你要说周迅的扮相才符合当时社会着装风气的话呢?那干吗非让一干子社会权贵都穿得那么寒酸啊?就算和君夫人下面那些宫女们都没的比。也许咱是女人的审美眼光吧,反正我个人看着就觉得反差大,大,大……
全片最让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颜回说的:"夫子,你不是曾经说过吗?要是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听完这话我愣半天,怎么听着那么熟呢。不过当时全场倒是没人笑声。先不说这句话出自谁之口,我至少要说这句话这么说,在这里说,本身就是突兀的。电影一开始,如果看过片子的都还记得的话,那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了,台词竟用些半文言的,什么君若如何,什么民自如何之类的,文言文说得那个快哦,说得那个遛哦,我当时差点为观众们捏把汗,敢上文言文?人家听得明白吗?后来,逐渐,片子越往后演,文言文越少了,白话越发流行起来,演到此处,大概导演觉得文化进步得差不多了,回复新文化的时代该到来了,所以那句改变世界的或改变内心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也许导演、编剧人家都挺有自己的道理的,只怪我没文化,不知道原来从文言文进步到白话文包括"世界"这个孔子时代的异类名词等等文化进步,是完全可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胶卷滚动中彻底完成的。
有人说孔子的片子里连孙子兵法里的话都拿出来用了,给人错乱时空的感觉。其实,不说孙子也罢,就上面我说的扮相反差和语言反差,都足以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了。我在想,明年的国内电影潮流是不是都改成穿越题材啊?
说实话,片子除了开头部分还算演出点感觉之外,后面就是一个乱,看完电影我很有点晕。怎么说呢?咱们不是来看孔子的吗?孔子是谁啊?看完电影我认识了一个新孔子:这人特有礼,走哪儿都跪,对谁都行礼,原来所谓《周礼》讲的就是行礼啊。孔子这人特有干劲,那么大年纪了还特有政治追求,思想要求进步不说,还身体力行,在上任短短一个月内就将鲁国都城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不过最后还是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逼离开祖国,开始漂泊,身后还跟来一大帮要吃要喝的孩子们那,有赶车的,有扛书的,可能还有专门洗衣服的和做饭的,分工还是挺清晰的。这孔子呢还有个名字叫"大儒",也许在家是做老大的,年纪倒也挺大的,别人都这么叫他。漂泊的日子为找口饭吃吧,他还得撑着身子去教人家孩子读几句古文,有时还给坏人来搅场子,哎,孔子真的好苦,好不容易写几卷书,还掉水里了。你说邪门儿不邪门儿哈,要说这冰裂吧,好象就专冲着那些书去的,别人不就都没事儿吗?还能跑回来围着冰窟窿放声大哭呢(除了颜回那个特娘娘腔的小样儿自己为书殉葬去了)。那几卷竹签字有那么重要吗?也不知道写了点啥,孔子他没说,我也真没看见他写。要说嘛,逃难都"惶惶如丧家之犬"了,你说大儒他脑子里还能想点啥玩意儿啊,哈~
算了,先不说那么多,权当笑话听听算,咱这年代开心就好。要说孔子在天有灵看见这部片子的话,多少还是会欣慰的吧,虽然孩子们没文化,也难怪,都把老祖宗忘了百来年了,现在能想起来也就算不错了呢。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