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的突围及展望 第4页
3.对北村再度先锋的展望
最初对先锋派的界定便是模糊不清的,是把一些文字实验的、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家集结在一起,称之为“先锋作家”。这一界定,把先锋的定义局限在了文字的范围内,而让精神缺席。形式不会是文学的终极,它只是自己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也必须出示一种反抗生存黑暗的力量,帮助人们实现生存的真实意义。正如尤奈斯库所说,“先锋”的真正涵义即是文化先驱。即先锋是指在精神上站在最前列的人,他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洞见应是深刻的,且具有某种超前性,真正的先锋是指存在意义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都曾扮演过先锋的角色。所以,我在这里对北村再度先锋的展望,不是对当代文学史上特指的叙事革命意义上的回复,而是上述意义上的展望。
陈晓明学者这样解释,“先锋性”应该不断提示当代生活的最新感受和感觉方式,对现实社会的那些症结问题或焦点现象作出最尖锐和最敏感的反应,先锋所处的位置理应是文学史变革与当代生活变动交叉重合的关节点。因而具有境遇意识的先锋派,才会真正在中国现实,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扎下根,才真正是当代性意义上的先锋派。⑨
的确如此,北村在之前的先锋文学探索中,一定程度上走过文字的极端,但北村的《愤怒》在语言运用技巧上及题材的把握等方面走向了成熟,并且真正在精神上站在时代了的前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北村会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带来再度先锋的可能。
注 释
① 朱大可《话语的闪电》,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144页。
② 朱大可《话语的闪电》,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148页。
③
④ 北村《我与问题的冲突》,《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四期。
⑤ 北村《愤怒》,团结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304页。
⑥ 北村《愤怒》,团结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305页。
⑦ 北村《愤怒》,团结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前言。
⑧ 《先锋派北村:用“真爱”平息“愤怒”》
⑨ 陈晓明《先锋派当代性与开放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12期
参考书目
[1] 朱大可《话语的闪电》,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
[2] 北村《愤怒》,团结出版社,2004年9月。
[3] 南帆《再叙事:先锋小说的境地》,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3年7月。
[4] 谢有顺《先锋性的萎缩与深度重建》,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