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威风锣鼓培训

浅谈威风锣鼓培训
威风锣鼓,是流传于山西晋南地区的一个拥有浓厚的黄河文化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威风锣鼓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由锣、鼓、铙、镲4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处处体现着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经过世代相 传,成为晋南地区锣鼓艺术中名声最大、影响最盛、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1989年的国庆40周年的天安门前的表演到1990年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使威风锣鼓这一民族民间的魂宝大放光彩,让世界领略了中华名族的威风锣鼓。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威风锣鼓才使得全国人民家喻户晓。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和谐。各种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威风锣鼓便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活动。我便是活跃在威风锣鼓文化市场里的其中一名威风锣鼓教练。数年来受到全国各大企业、厂矿、学校、部队、社区等团体的邀请,足迹遍布全国,培
训学员达上万人。因本人才疏学浅现浅谈一下如何对威风锣鼓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
各社会团体只所以学习威风锣鼓,不乏有以下几点原因:1.为了丰富团队的精神文化建设。2.强身健体。3.为一些大型社会活动、或大型庆典表演助兴。只所以他们选择威风锣鼓就是因为威风锣鼓可以适应以上需求。例如:企业──威风锣鼓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将会对于打造企业文化起到极大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力量是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
使。威风锣鼓就是让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共同来演奏的,并且配合演奏出铿锵有力、高亢激昂的鼓声。这种声音可以承载企业拼搏向上的音符。军队--威风锣鼓最早起源于古代战争。近年来,有不少部队将威风锣鼓作为军队文化的重要部分。团结和谐是威风锣鼓的重要价值,威风锣鼓敲出了军人的气魄,展现了积极奋进、团结拼搏的军营文化,体现了英
勇无畏的男儿士气。中老年人--威风锣鼓大多是站立或屈膝成马步姿势下进行的以上肢运动为主,兼有躯干运动和头颈运动,可以增强臂力和下肢肌力;是一种低强度、高质量的运动形式,对于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都有益处。通过敲打、舞姿变化,使头、腰、腿各部位得到充分运动,可以使人困顿消除,体力充沛,身心愉悦,展现出一种健康快乐的精
神状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就会反应迟钝。通过学习敲鼓可以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并且更有有效的锻炼身体协调性。儿童--进行鼓乐启蒙教育,将"鼓"与孩子的早锻炼相结合,利用威风锣鼓的特殊表演形式,让孩子动起来,跳起来。既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简单认识,同时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
能力和思维反映。长期坚持,还可增加儿童的肺活量,增强体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就是因为这些威风锣鼓才有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威风锣鼓如果想更加充分的体现她的魅力,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教练,就应该以这些为目的的对学员进行有效的训练。当然遵循威风锣鼓的艺术特性是必然的。就以培训威风锣鼓的过程为顺序谈谈各个时间段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一般培训一支威风锣鼓队,需要15--20天的时间(合计90--100个课时)。那么在学习时间上,我们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一般的第一天的时间需要先对学员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例如:身高、男女比例、整体艺术涵养与音乐基础。根据这些我们需要对这只队伍的框架做一个有效的安排,比如身材高大的队员我们可以选择让其学习"钹",中等身材
的学习"鼓",身材较小的跟女性学习"锣",一些性格沉稳的学习"铙"身材特别魁梧的可以让其学习"帅鼓""将鼓"。(特殊需求特殊对待)
人员编制大致制定好之后,建议第一节课选择在室内。这样有利与学员与老师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以及前期的一些威风锣鼓文化的简单介绍。只有让队员了解了威风锣鼓的起源、发展、节目形式之后,队员才能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以后教学的进度,以及学员的学习劲头。此间建议让队员观赏一些精品的威风锣鼓视频表演。并
且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应该让队员了解整个威风锣鼓学习过程所需时间以及日程安排。以便学员可以进行有效的时间调整。
一般情况下,学习过程应该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排练两个阶段。室内教学一般需要5--7天时间,室外的排练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室内一般都是让学员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以及鼓谱的背诵。第一个曲牌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第2、3、4曲牌一般一天熟记一个曲牌是没有问题的。当4个曲牌都熟记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下场子拉练了。时间上也基本
是一天一个曲牌的队形动作编排。4个曲牌用去4天的时间,剩下的3--5天时间 就是对各个细节的细抠了。 具体时间安排遵循以上原则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每支队伍的情况都是不是很一样,所以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打算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