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案观后感
《国家要案》观后感
看了场电影就回家了 《国家要案》 不错的片子
是一部悬疑片?凶杀?破案?甚至警匪片?刺激!
然而正片真正开始却成了一部国会议员为诽闻所困饶的情杀片了。
该警察或是大侦探上场了吧?然而都不是,主演却是个华盛顿报社的大记者。
闹了半天,居然是一部反腐(阴谋)大片。
腐败,看来是任何一个国家难以避免的瘟疫,这些议员(官员们)手中有权有势,又有高智商的法律知识,警察侦探深感为难,但是记者,舆论监督终于一步又一步逼近,丝丝入扣,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
有舆论监督真好!
片子宣传少得可怜,偏偏我是那种爱死电影院里可乐+冷气的感受,无论什么片子,只要看着有几份顺眼便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一睹为快。找了好几个同好,偏偏都没有对它感兴趣的人,难得找到个不看电影的闲人陪同,终于得偿所愿,于是开场片头曲的时候还有些小小的欢喜。
第二个案件发生的时候,我已经有种预感,这两个案件之间的关联必不简单,这是好莱坞电影的必然模式,没有不必要出场的人物,也没有驾驭多条线索的能力,简单、直接,本片貌似想用一个复杂的故事打动掏钱买单的观众。
这种类型的影片印象中最深的算国家公敌,越狱的前两部,而这部影片,显然是政治悬疑惊悚片的一个败笔。
政治惊悚片虽然并非起源于好莱坞,却是被好莱坞发扬光大的一个片种。其中的卖点,既不是特效,也不靠爱情,更鲜见动作,
依仗的全是西方民主社会中民众对政府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对官商的忌惮,即所谓的黑幕。
这种信任和忌惮全球都有,只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电影行业可以把这种黑幕表现出来,纾解民众的焦虑而已,
所以对这种类型而言,一个好剧本就特别重要。
要找准民众关心的切入点,锁定打击的对象,营造曲折复杂的情节,最好还要有适度的人物纠葛,说起来是很考编剧的功力。
而国家要案糟糕就糟糕在,这个剧本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影片前面90分钟基本上还不让人觉得有太大问题,剧情还算紧凑,配上好莱坞的常规声画表现而已,
从柯林斯夫妇来报社“自首”开始,剧力完全崩溃。
在这种各方角力陷入僵局的这种关键时刻,让上一分钟还怒骂主人公出卖朋友的议员出面来自我牺牲,摆平矛盾,多少有点“戏不够神仙凑”的嫌疑。
当然,看完全片后,你可以在脑子里绕一个大弯,为他的动机找到解释,但并不能挽回当时我的失望。
如果用赛跑打比方的话,这片子就像一个资质平庸的选手,人家好的运动员跑得快,而且步伐灵活有力,先过终点了。这片子跑不快,但本来还是可以慢慢走完全程的,可惜最后不甘心,决心起个飞脚亮亮身手,结果只是自己绊倒了自己,最后连冲刺的机会都没捞到,直接被人抬下场去了!就这样。
男主角突然就开始大爆发,看着他所谓的好朋友、生死之交一脸真诚的互相约定,互相担心,貌似共同结盟,我却突然有种奇妙的感觉,我对身边人说,你看吧,估计这是一个分赃不均、内哄的故事,这个生死之交在利用他。身边人还在笑我,你真当你的好莱坞编剧啊,人家明明就是在对抗一个国家贪污的大案。
接下来的故事冗长而啰嗦,虽然想用一种步步为营的紧张感把观众牢牢抓住,然而越是步步尽心越是让人觉得困,看到最后我反而有点想睡的感觉,不过是一场贪污大案,貌似人人都能够轻易找到死角,然而偏偏只有男主角能够做到,而且关键人物还偏偏就是他的生死之交,让你感觉越是便宜占尽越是没有好处。
看着生死之交大起底,貌似故事的结局从一开始就交待清楚,我虽然觉得有点失望也开始满意的等待片尾曲,既然编剧有种把这个烂故事从头讲到底,那么我也心甘情愿浪费自己的时间陪它耗到the end。然而,偏偏就有然而这个司,突然男主角话锋一转,故事出现转机,然后我终于看到,果然我不仅猜到了开头还猜中了结局,而且原来从头到尾都只是两个男人间的生死考验,中间连带拖累了一个隐蔽得相当高明的贪污帝国,可惜可惜!
身边人很少看电影,对这个结局相当满意,直呼这样的结局很有锋回路转的感觉,然而在我这样长期各种类型片子浸泡下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让人感觉烂到底的故事,除了海报还有一点对得起好莱坞的感觉,其它的,一无所有!
看完了那一段后,我就拿着另外一张票去别的厅看国家要案了,中文配音听的真的很憋屈,还好两边都没有坐人,我不喜欢人贴着人拥挤的电影院,仿佛心里的每一丝想法都会被别人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