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鼠王观后感

《料理鼠王》观后感
《料理鼠王》可以说是最纯粹的童话,以至于它虽然同样是以小老鼠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世界,但表现重点仍然是在小老鼠身上,不像《捕鼠气》中那样只是为了给傻蛋人类兄弟耍宝作嫁衣。有趣的是,《料理鼠王》故事的展开方式,又与另一部梦工场作品《鼠国流浪记》(Flushed Away)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是宠物老鼠从人类世界进入老鼠世界,而前者则是落荒老鼠从属于自己的家园进入陌生的人类世界的故事…… 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皮克斯的所有电影都被翻译成《XX总动员》,你当这个翻译挺时髦吗?实际上,这是那些搞翻译的人太没有想象力和责任心了!
第一次看到《料理鼠王》的资料时,俺不禁心里一乐:迪士尼和梦工场还真是冤家呀,那边厢《怪物史莱克》系列恶搞迪士尼经典角色,这边厢《料理鼠王》又以动画的手法演绎一个看似《捕鼠气》(Mousehunt,梦工场出品)的故事:原本与美食毫不沾边、甚至可能是“反面代表”的老鼠,居然成了美版的“食神”!
電影美食背後的心情故事/年度最感人的廚師–料理鼠王
雖然前面介紹了很多電影中可怕的吃法,但其實在電影中,「吃」仍可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甚至,食物都可以變得很動人。(當然,不是像我們的憲兵對著阿扁喊「你是我的巧克力」的那種動人,那不叫「動人」…叫做「動員人」)
而演員,是讓食物更有味的推手,《穿越時空愛上你》來到現代的十九世紀貴族休傑克曼,對美食的講究,展現在他所做的早餐中,讓梅格萊恩嘗到了「品味」,竟然突發奇想讓他去幫奶油打廣告,雖然很多人其實是看著休傑克曼流口水的,但所謂愛屋及烏,說不定也會「牽連」到奶油吧!(筆者就聽過有人為了林志玲代言而去買Pioneer的DVD錄放影機) 吃的廣告可以找個人坐在餐桌前吃著食物,一臉滿足地說”實在太好吃了”,就達到廣告效果,可惜我們這些看電影講究的人,就沒有辦法拍一支「坐在電影院看著大螢幕,一臉滿足說”實在太好看了”」的電影廣告。
但食物不一定要做得好,重點是背後的那份心情,《克拉瑪對克拉瑪》這部經典,就有一段父子一起做早餐的戲碼,感人至深。達斯汀霍夫曼要工作又不懂得照顧小孩,忙翻天也沒辦法讓兒子過的好,卻真正投入了他的感情,因此本來做得亂七八糟弄到父子都不高興的早餐,到了他們被迫分開時,反而成了充滿甜蜜滋味的回憶,幾片土司,就足以為這對父子之間無法用文字形容羈絆來代言,有時候,談起最讓人懷念的往事,點點滴滴是勝過轟轟烈烈的。
最近剛上映的《料理鼠王》,更充份利用了美食來為電影加料,一隻追求「食的品味」的小老鼠,在「家訓」是「求溫飽」的老鼠大家族中,顯得格格不入且無法一展長才,終於有個機會讓他到了一家巴黎的高檔餐廳中,和一個人類小子用作菜雙黃的方式,作出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料理,但老鼠是人類最不想在廚房見到的生物,這位「入侵者」當然難以安心在他夢寐以求的「辦公室」上班。 《料理鼠王》的精神不光是「everyone can cook」,在片末小老鼠作出的致命一擊終極美食背後,還有著一個不能了解但能諒解的大家庭,給予牠全力的支持(整間廚房都是老鼠…雖然很驚悚但真的是”全力”),也有著來自人類選擇伙伴而非虛榮的友情,牠的「技藝」才得以發揮到淋漓盡致。 因此,嘗到殊滋異味的食評家,不恪守成憲,不就「食」論「食」,反而從一個食評家願意冒著砸掉招牌的險為新體驗(老鼠作的菜)「站台」的角度,來告訴食眾,ratatouille的美味多麼撼動人心。
如果說《香水》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就是讓一部電影能夠透過螢幕傳達出「香味」這麼抽象的東西,那麼《料理鼠王》是更上一層樓,除了傳達出食物的美味之外,也很誠摯地帶出了美味背後的那份感動。
《超人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这些我都能接受,至少超人、玩具、海底的动物是可以被“动员”的,可美食怎么去“动员”呢?美食又没有生命,让翻译这个片名的人去给我动员一个“美食”看看,有哪个美食能听懂你的“动员”啊!那是死物,起名字也要长点脑子嘛!更可气的是这个名字还成了官方命名,一个人没脑子行,这么一个没文化破烂名字居然能被官方接受是完全不能让人理解的。今天在电影频道里挺见这个名字我吓了一跳。中国这么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这么多有创造力的人才却造就出了这么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总动员”系列。
台湾那地方总搞独立的确挺可恨的,可是人家《料理鼠王》的翻译却比我们的好听多了 皮克萨的前两部作品《超人特攻队》(The Incredibles)和《汽车总动员》(Cars),其主题都偏成人化,虽然小朋友们能够看得很乐,但个中深意,还是需要成人思维才能领略的。正当影迷们猜测新作将开辟什么样的成人主题时,《料理鼠王》(Ratatouille)却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又玩起纯粹的童话主题了。
  所谓“童话”,与“现实”并不冲突。它只不过是以儿童的心境来理解和展现现实中的一些最大众化的主题罢了。因此,“童话”与“非童话”的最大区别,往往在“心境”上,而非表现手段上。具体到电影创作而言,说一个电影比较“童话”,是指它一方面具有孩童般的超凡想象力,另一方面则摒弃了成人过于复杂的考虑,一切都因为简单而有力量……同样,也因为过于简单而无法让所有人接受。
《料理鼠王》中“任何人都可成为食神,包括老鼠”的主题,听起来似乎极端缺乏现实逻辑;但正是在这样一个“极端荒谬”的题材中,方显得出皮克萨“映射现实”的超强实力。本片的内容虽然都是围绕着“老鼠烹任”而展开,因此颇有几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旨意。但是,依俺的桃花眼来看,影片真正的主题,其实是“友谊与信任”。因为虽说“烹任”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但是所有的剧情冲突,都是围绕一人一鼠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撇开人、鼠的巨大外形差别不论,在童话的设定里,他们与现实世界中正常的朋友没有丝毫差别。那种互动关系与化学反应,都是现实素材的提炼,因此,观众看起来会倍感亲切,而且这种感觉还是不知不觉中被激发的,丝毫没有“贴标签”的勉强。
  不知梦工场高层以及《捕鼠气》的编导如何看待《料理鼠王》的故事“借鉴”问题;慢着,前者导演Gore Verbinski不就是迪士尼抢钱机器《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掌舵人物嘛,为新东家提供些创作线索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俺还是相信皮克萨巨头们的话,虽说“动画片从创意到制作完成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的借口仍旧无法消除《捕鼠气》的“可能”影响(后者发行于十年前),但在这个表面看似相同的故事框架下面,《料理鼠王》的表现主题和内容侧重都与《捕鼠气》有最本质的区别。
 
  既然这些动画片无非都是围绕一些儿童需要被教育的主题来编排,例如诚实、勇敢、友谊等,而且在故事形式上都差不多,是否还有其他一些微妙的差别呢?因为很明显,同样是动画片,有些明显要更加“动人”一些。
  一般来说,皮克萨作品都是“动人”这一维度的胜利者,它们的角色和人物,往往使得梦工场的作品看起来更像“娱人码头”而少了一份可以共鸣的价值。道理何在呢?
  俺受老马的荼毒太久,碰到啥问题都忍不住往辩证法上面靠,典型的“榆木脑袋不开窍”是也。所以,关于皮克萨作品为啥总有更动人魅力的问题,俺的糊涂脑筋还是转到了“童话”与“现实”之间的辨证关系上。正如开篇所说,“童话”看似乃脱离现实的想象,其实,越有触动性的童话,它对现实的反映反而更生动。
  至此,皮克萨作品的“动人”秘密,至少在俺心中已经昭然若揭了;那就是:他们总是能在一个非常童话的设定里,十分巧妙地包装现实的主题,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既在想象力上有“奇观”效应,又在心灵震荡方面比较有“共鸣性”。回头再看看《鼠国流浪记》,虽然题材很明显隐含两个世界、两种身份的定位与冲突问题,但影片对这些基本是一笔带过,很快便转移到主角个体的冒险与搞笑经历上去了,不同的环境设定只是提供角色们笑料的工具而已,远不像皮克萨动画世界那样对角色的心境与社会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创作倾向上的差别,使得梦工场动画作品尽管有它抵死风趣的一面,却总给人感觉不如皮克萨作品那样“可信”,后者让人从心底里亲近并感到舒心的温暖。梦工场的动画完全是虚幻而精美的空中楼阁,而皮克萨的乐园则是一个与现实平行并充满对称映射的世界。说得再通俗一点——皮克萨的作品让人感觉更实沉。
  实沉绝对不是“沉重”,它只是表明作品的根基牢固、余味悠长而已。实际上,“沉重”可算是离皮克萨世界最远的一个形容词。片中的老鼠和大厨们多好玩呀。俺比较喜欢主角的“憨厚鼠兄”,他虽然看起来智商不高,但总是“一片热诚,发自肺腑”的样子,让人倍感温暖,觉得有个这哥哥其实也不错;而他率领一众亲友前来蹭白食时,那不好意思同时又食指大动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以至于俺颇有些期待他总是这样给弟弟制造可爱的麻烦。老鼠们不愧是本片的主角,最后的“鼠国大餐”,绝妙地展现了皮克萨在细节上的创造能力,画面信息量之大,让人恨不得定格银幕来一一欣赏各个角落的鼠兄鼠弟们都在干什么。
  稍微可惜的是,相对于老鼠兄弟们,人类男女们形象稍嫌弱势了一些。尤其是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比较片面化,而且从头至尾没有丝毫变化,虽说打破了观众“友谊促进成长”或者“爱情激发潜能”的预期,但并非所有的打破预期都有必要,尤其是这些让观众心里感到由衷幸福的预期。总而言之呢,没想到男主角是一“熊”到底,到最后也还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当然,俺也可以自我安慰:这里面更包含某种淡定吧,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能力差别和人格差别不搭界云云。俺知道这些东东,却还是忍不住幻想完美结局,唉,人俗就是莫办法啊。不过,有些东西俺确实坚信可以做得更好的,例如男女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目前的效果对俺来说比较唐突生硬,怎么就“我一开始就认为你不同”了呢?其实,不用多费笔墨,只要多几个他们之间“眉来眼去”、“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镜头就足以累计催化效应,俺只能说现在的感觉是有点缺乏基础,那些他们在一起的场景,丝毫没有触及浪漫的领域。
  厨房里的各配角也基本没有捞着可以出彩的时机,唯一的“副主厨显神通”也是一笔带过,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以前的皮克萨是非常擅于用简练的手法表现配角精彩一面的,最近《汽车总动员》和本片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太完美,可能需要提请皮克萨大人们注意一下。配角中最抵死的,是“美食评论家”先生,他实在太酷了!彼得奥图尔(Peter O’Toole)的配音也很绝,尤其是片尾一大段旁白,非常典型的画龙点睛,令人倾倒。最关键的,这个角色贡献了本片俺认为最出彩的镜头:那美食入口一瞬间的童年闪回场景,实在是“太有才”了,当时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爆笑!喜剧效果比《怪物史莱克3》中姜饼小人的“临终回忆录”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俺相信其他观众和俺一样,在笑过之后,也有更深的感动,那一刻,美食所勾起的记忆,已经不仅限于味觉,而是一种难得的“幸福”的滋味,多少年之后,你终于再次品尝到了,怎能不魂飞天外、睹物思人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感动,使得皮克萨作品总是独树一帜。
  面对媒体评论的普遍狂赞,俺稍微有些疑惑,以俺个人的标准来看,本片远非完美,特别是从“电影”本身的造诣来看。但是,现在回想起《料理鼠王》的场景,俺总是难以硬起心肠批判。皮克萨的牛人们,总是有能力把他们的作品同时也变成你自己的孩子,他们有精致绝伦的,也有不那么十全十美的,但是,作为“父母”的感觉,已经使得观众无意去计较孩子们的瑕疵,而是放开所有心怀、无怨无悔地去爱他们。也许,这才是皮克萨最伟大之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