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低效教学现象及策略的思考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低效教学现象及策略的思考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日渐浓厚,互动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却没有在深入理解《标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至于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流连表面的激越、热闹,使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走上了一些误区,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效。本文试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若干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探索了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些策略,以便能更好地感悟《标准》的真谛,更真实地走进新课程,掌握新课程。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

  自《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从参加课标的培训,到观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报告,到认真拜读学者们的论著,再到自己不断地揣摩与实践,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闲暇时,把自己这些年来所听的一些课做了比较与分析,觉得我们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把其中一些比较常见和突出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 透视英语教学过程中低效教学现象

  1、 不考虑表演的价值性

  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语言的习的就必须有特定的情境。这一点应该说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铭记在心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会花很大的精力设计情境,设计活动,以达到“会说”的目的。但往往是经过机械地、反复地操练后,学生把课本中的句子弄熟了,但离开了课本之后,在真实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就显得举步维艰。我曾听了一堂PEP教材四上Unit 4《Let’s talk & Let’s play》的对话课,主要是教学以“I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这位老师从热身,谈话,到句式的引出,再到句子的反复操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们对本篇对话已经“读”得是滚瓜烂熟,后来又让学生们表演对话。反反复复,足足花了33分钟,而在最后几分钟时,才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拓展,让学生们模仿着编新对话,可是已经下课了。可能在这位老师看来,掌握课本内容,会“读”课文是本堂课最重要的目的。可试问,在学生已经会说文本内容的时候,机械的反复练习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看着课本读一读的“表演”又有什么价值呢?假如离开了课本的话,学生们又会怎样去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呢?《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每一堂课尤其是对话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材只是一座桥,一根线,在学生已经对课本知识非常熟练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更注重对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上的培养,多给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情境与空间,多传授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引向桥的彼岸,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驰骋,而不是一味地把思维禁锢在课本当中,单调而乏味,使语言失去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2、 不考虑情境的连贯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已经意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开始逐渐运用,设置了一些对教学以及语言运用非常有利的情境,但是,在一堂课中假如设置了过多的零星的情境,就会让整堂课显得分散而不集中。有一位老师在上PEP教材三下Unit5 Where is my ruler?《A Let’s talk & Let’s practice》时,创设了很多小情境,拿出很多小物品事先放在盒子的不同方位,然后让学生们猜物品究竟在盒子的哪个方位。从而来操练问句“Where is …”“In/on/under the…?”猜一猜的设计让学生充满了好奇,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操练的效果也相当不错,于是,这位老师出示了课文内容,本想把课文内容一带而过进入到下一环节,可没想到的是,学生们读得相当不流畅,一个个疙疙瘩瘩的,更何谈下一步教学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缺少了语言整合这一块,没有把琐碎的情境串联起来。所以,即使每一个情境美得像珍珠,但缺乏了那根穿珍珠的红线,美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 不考虑内容的可整和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小学英语并不是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存在,它与美术、音乐、体育、信技甚至科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于是,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时就有意识的利用其他学科来辅助英语教学。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三下Unit 3 How many 《A Let’s learn & Let’s play》这一数字课时,很有创新意识的她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利用体育课中的报数来进行数字教学。但一到了操场上的学生就如出笼的小鸟一样四处乱飞,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课堂很是吃力,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哨声中安静了下来,又因为是室外的原因,学生听不清老师的单词发音,也看不到老师的板书而又重新吵了起来。结果一堂课在吵吵嚷嚷中草草结束。其实,笔者认为,这位老师有这样的整合意识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在课与课的整合上还欠考虑得成熟一点,没有考虑到课本身的不同性质,也没有考虑到各种外在因素。而且这样的课完全可以在室内很精彩的把它完成,学生们所学到的也不仅仅是几个生硬的“报数”,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

  4、 不考虑表扬的实效性

  现代教学都推崇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中,“Good!”“Super!”“Great!”“God job!”……各种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被肯定、被认可的喜悦中,也更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个别老师却只看到了表扬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表扬的实效性。在表扬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注意到或是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语法错误,而只是一味地把学生往高处推。这样,只会淡化知识要点的学习,给其他学生以错误的导向,长此以往,甚至会固化某些错误,阻碍学生的语言发展。

  5、 不考虑活动的全民性

  小学英语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无论是Warm--up还是TPR,无论是Practice还是 Assessment,也无论是Chant还是Task time,活动存在于我们英语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老师还会设计很多的小活动来帮助、推动大活动目标的生成。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六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 Let’s try & Let’s talk》一课,她在课中对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I’m going to ……”进行了操练,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反反复复花了很多的时间,让人感觉枯燥而乏味,但学生对句式的掌握情况却不尽人意。《标准》中指出:要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主动学习能力的过程。单个的师生问答只能存在片刻,并不能贯穿课的始终,其实,光光“读”这一项我们就可以掺入很多的方式方法:开火车问答、Half A与Half B问答、男生女生问答、同桌问答,小组问答……这些方式不但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而且十分有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推陈出新,其实有时候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6、 不考虑课件使用的必要性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开始以来,充分地使用多媒体特别是课件来辅助教学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似乎一堂课中没有用到课件就算不上一堂优秀的课,甚至在一些学区开展教学活动竞赛的时候,也要求:“尽量要用到课件”。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Unit 5 B My new room《Let’s learn & Let’s find out》,主要是学习一些方位单词。这位老师从方位词的引出到操练,都是用课件出示的,但课件的内容是和课本内容一模一样的。对此,笔者很是纳闷:既然都是课本里的内容,那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我们的课本呢?或者利用我们的教师卡片,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课件呢?这一节课有做课件的必要吗?我们大可以利用教室中的物体方位来进行巩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来进行描述,我们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把自己的房间画好然后进行语篇的表达,这样不是备课更轻松,而对学生的语言创造也更有利吗?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关注手头所拥有的教学资料,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确实需要辅助的时候,才适当地采用其他手段来进行教学,这样的选择才是更适合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

  7、 不考虑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大口号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点,许多英语老师都已经意识到,并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到了,已经开始把更多的表达机会让给学生。但还是有部分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始终拽着他们不肯放手,担心这,担心那,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延续一切跟着教师走的路子:教师预先设计好了一条大道,然后利用各种手段引学生上路,行走过程中,不允许学生采摘路边的野花,也不同意学生抄小道。把学生的行为、思维都禁锢在教师的预设中。例如,在课堂上,单词都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句子、课文都是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最后达到熟练的地步。可是,这样的熟练究竟是对什么内容的熟练?这样又培养了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试想,离开了老师,他们还会自己学习吗?还会用所学语言去进行交际、交流吗?

  二、 探寻有效英语教学的策略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这几种不良倾向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而探寻切实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又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引,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我们的英语教学呢?笔者的浅见是:

  策略一:情境中学,生活中用

  教学要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活动中练,生活中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轻松自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可让学生利用已学语言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得到更多的信息,可利用同学间的信息沟使他们产生获取信息的欲望与动力,可利用已学的单词或句式来尝试自主学习新的内容,可创设情境以小片段或是小故事的形式来运用语言……不断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使自主学习和交流真正成为英语教学的灵魂。

  策略二:以情激趣,以人为本

  实现教育性目标和交际性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个较高层面。语言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同时还要传情达意,这是缺一不可的。要想达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尤其在描述人物外貌,介绍个人假期安排等活动的时候要和学生融为一体,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一个谈话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智者”。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尊重和合作的学习关系。例如,在教学健康状况这一单元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再有,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还有课堂中的竞赛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

  策略三:活用媒体,教学立体

  当碰到很难整和的课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来进行创编,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语言情境和大量的语言信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性练习,从而体现英语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go shopping”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和小动物一起去购物,这样一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除了本课内容外,还有动物、水果、文具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四:多层拓展,培养创新

  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是英语教学的一大目标。在教学中,单单靠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为学生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思路,培养语言调控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话题进行创编、表演,可以开一个辩论会,可以介绍自己的生活或朋友,可以搜罗一下相关的单词及词组……在活动中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旧知,逐渐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及情感,该如何用所学语言解决问题。

  有人说,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真“热闹”!这其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热闹”只是教学的“外貌”,而非教学的本质。相对于传统的“闷”课,我们要求新课程的课堂要“活”起来。“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显然,让课堂活起来绝不是简单的热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都能更好地处理好各种教学关系,多一些踏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实,少一些形式。正如被誉为中国小语界“三剑客”之一的王崧舟老师所说的“剑气合一论”一样:如果剑宗是技能,那么气宗就是学涯;如果剑宗是技术,那么气宗就是思想;如果剑宗是策略,那么气宗就是智慧;如果剑宗是躯体,那么气宗就是灵魂。所以‘剑气合一’的最高境界是悟,我把它叫做生命的觉着,一个人只有觉着的时候,生命才会彻底全然敞开,才能进入沉冥这个境界,他才能深深体认到生命‘在场’。到这个时候,高峰体验,只有幸福,天人和一,所以剑气合一就是你活在‘觉着’当中,生命的当下之意就是‘觉着’,我希望老师在当下中,在课堂中,不断得‘觉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