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 第2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 第2页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二、新课程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检查词语
  (三)新授
  1、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回答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3、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待会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请学生朗读,老师随机看他哪里读重音,请他来说一说。)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师:齐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出示表格
  2、自由读,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⑶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⑵小科学家们,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边演示,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
  师:结果怎么样? 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