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抢答器的应用与制作 第5页

电子抢答器的应用与制作 第5页
本选择第二种方案,如果要求有很强大的功能的话,则选择第一种方案。
具体比较: 原理相同,都是以编码      锁存      译码      显示      附属功能(报警电路)为主线进行设计的。当有选手按下抢答开关,即编码器的一个输入端为有效电平并对其编码,为了让编码电路能够显示,需要锁存器对编码锁存,同时返回一个信号封锁编码器,禁止其他选手抢答,最后,锁存的信后经译码后由数码管显示。
   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报警电路,方案一功能强大,由555组成单稳态电路和多谐振荡器用以驱动蜂鸣器,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单稳中的电阻和电容来控制蜂鸣器的鸣叫时间。而第二种方案,通过三极管和电容来驱动蜂鸣器,蜂鸣器的鸣叫时间不能够有我们控制,电容愈大鸣叫时间越长,电容越小,鸣叫时间越小。虽然两种电路都是由电容的充放电原理组成,但具体的电路,更深一步的实现过程就不一样了。
3  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3.1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本次设计采用了直流稳压电源,数码管,集成芯片 74ls48  74ls279  74ls148   单刀单置开关若干和一个双刀双置开关,555定时器,三极管,电阻若干,电容 扬声器。制作的过程中还用到了万用表。
3.2 电路的制作
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查阅有关资料设草稿纸上设计出原始抢答器图,然后在计算机上仿真,仿真无误后在面包板上,连接实物电路。

3.3 电路的调试
     该调试过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仿真的时候,按照设计好的图连出电路进行仿真,结果不成功,检查无误,继续仿,仍不成功,重连,还不成功,最后把每个元件拿出来单独仿真,发现原因在于74ls279(SR锁存器) 该芯片在仿真软件中集成了两个SR锁存器,但是按两个使用,输出一直有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使用,结果就成功了。
 还有一部分是在面包板上连接实物时,按照原理图连接出来的实物一直不能正常工作,然后我们小组实行人海战术,没人连接一次,均不成功,在无可奈何之际,我们换了一块面包板,一次成功,由此可以看出,面包板太久,里面有很多插孔可能已经不导通了。
4  课程设计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这次对数字式抢答器的课程设计,让我有很多体会和感受。其中关
于数电方面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中去。理论和实际还是很有差距的,我们即使在理论上设计出一个很好的方案,但真正用于实际时,却发现结果让人大失所望。
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使我得到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进行仿真设计,可以体现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使电子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在此次的抢答器设计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
我认为,积极地参与电子课程设计设计,不仅可以充分的体会到自己动手实践的乐趣,获得哪怕是前进一小步时候的那种成功的喜悦,还有以下的几点收获:(1)有利于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包括获取资料的能力、理解前人思路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电子设计设计的赛制决定了上述能力缺一不可。
(2)有利于我们团队精神的培养。
(3)有利于我们心理素质的锻炼。

结束语
    抢答器是应用编码   锁存  译码   显示的原理来实现抢答的,随着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这个“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时代。数字电子应用是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许多比赛活动中,为了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通常设置一台数字电子抢答器,通过数显、灯光及音响等多种手段指示出第一抢答者。记分、犯规及奖励记录等多种功能。该设计就是针对上述各种要求设计出的供数名选手参赛使用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问题。我们应用我们所学的数字电路作为基础来设计一个以中小规模的组成的电子抢答器。
     本文粗略讲述了我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选择,元器件参数的选择,以及对它们的调试,对调试故障的分析,到最后得到实验结果的各个方面。这次课程设计为我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附录1
元器件名细表:
 元件名称  规格及用途  数量
七段数码管 显示数字 1
74LS48 7段数码管译码器 1
74LS279 SR锁存器 1
74LS08 二输入与门 2
74LS00 与非门 2
555定时器 产生稳定脉冲 1
七段显示器 显示频率值 2
电容  10uF,0.01uF 各1个
电阻 14K,63K 各1个
  电位器 100K 1个
          开关 手动清零                1个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董子舟、段辉娟 《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惠敏、肖耀南 《数字电子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江国强 《现代数字逻辑电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4] [5]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