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框架结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图纸) 第14页
5.2.1 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5.2.2 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他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5.2.3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
5.2.4 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5.3 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5.3.1 当无外加剂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5.3.2 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5.4 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论文网
http://www.chuibin.com/ 优文毕业论文
http://www.chuibin.com/ 5.7 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5.7.1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5.7.2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5.7.3 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5.7.4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5.7.5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每班2组。(标养、同条件各1组)
5.8 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
5.8.1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拌制应采取冬施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5.8.2 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5.8.3 冬期施工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如掺用氯盐类防冻剂,应严格控制掺量,并严格执行有关掺用氯盐类防冻剂的规定。
5.8.4 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8.5 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规定。拌合水和骨料最高温度强度等级小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80℃、60℃。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并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5.8.6 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 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6.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等混凝土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
6.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混凝土搅拌 → 混凝土运输 → 混凝土浇筑、振捣 → 混凝土养护
6.2 混凝土搅拌:
6.2.1 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6.2.2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文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6.2.3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6.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6.2.5 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6.2.6 搅拌第一盘混凝上,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6.2.7 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6.2.8 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6.3 混凝土运输:
6.3.1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6.3.2 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6.4 混凝土浇筑、振捣:
6.4.1 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6.4.2 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6.4.3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七层框架结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图纸) 第1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