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圈切边模设计与制造(CAD图+压料板+卸料板+上下模座+定位件) 第4页

钢圈切边模设计与制造(CAD图+压料板+卸料板+上下模座+定位件) 第4页
Dp =( Dmax – xΔ- Zmin) δp 0     (4-5)
式中:Dd------落料凹模刃口尺寸(mm);
Dp------凸模刃口尺寸(mm);
Dmax---------落料件最大极限尺寸(mm);
δd----------凹模上偏差(mm);
δp----------凸模下偏差(mm);
Δ-----------冲裁件公差
x----------磨损系数,其值与制造精度有关,可按下列关系选取:
冲裁件精度IT10以上时,     x=1
冲裁件精度IT11~IT13以上时,  x=0.75
冲裁件精度IT14以下时,     x=0.5。
②凸、凹模加工时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根据上文已有的计算数据,Zmin=0.3 mm,  Zmax=0.48 mm。
Zmax- Zmin=0.18 mm。
δp按IT6、δd按IT7查标准公差表,得:
δp=0.036,δd=0.054
δp+δd=0.09<(Zmax-Zmin) 
冲裁件精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六维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 Zmin) δp 0 
=(348-0.75×0.48-0.3) -0.036 0 
=347.34 -0.036 0  =347.3 +0.006 +0.04
根据以上计算,凹模刃口尺寸为φ347.6 +0.04+0.094,凸模刃口尺寸为φ347.3 +0.006 +0.04。
3、计算冲压力、选择压力机
冲压力是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和顶料力的总称。
①冲裁力的计算
p=kltτ                        (4-6)
式中P——冲裁力(N);
τ——材料抗剪强度(MPa);
l—— 冲裁件周边长度(mm);
t——材料厚度(mm);
K——系数,取K=1.3;
查表得:08钢τ=300(MPa)
l= d =3.14 348  =1092.72 mm
根据公式4-6
p=kltτ
 =1.3 1092.72 3 300
=1278482.4N=128T
②卸料力、顶料力的计算
卸料力的计算公式:P卸=K卸P                 (4-7)
式中:
P卸-----卸料力
K卸-------系数(查表得:0.03)
根据1-7式
P卸=K卸P
 =0.03 1278482.4N 
=38354.47N=3.8T
顶料力的计算公式:P顶=K顶P               (4-8)
式中
P顶--------顶料力
K顶--------系数(查表得:0.05)
根据1-8式
P顶=K顶P 
  =0.05×1278482.4N =63924.12N=6.3T
冲压力P总=P+P卸+P顶=128T+3.8T+6.3T=138T
③选择压力机
选择压力机要求压力机公称压力大于所有冲压力之和,T>PΣ。选择压力机J31-165B。
(四)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
1、冲裁模类型分析
根据工序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将冲裁模分成单工序冲裁模、复合冲裁模和连续冲裁模,显然本设计是单工序的切边冲裁模。单工序冲裁模又分无导向冲裁模,导板导向冲裁模和导柱式冲裁模三种。
无导向切边冲裁模没有导向装置,仅依靠压力机滑块导向。这种模具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通过更换凹、凸模,调整导料板定位板和卸料板的位置。可以冲裁不同工件。另外,改变定位零件和卸料零件的结构,还可用于冲孔,即成为冲孔模。无导向冲裁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尺寸小,制造简单,成本低,但使用时安装调整间隙麻烦,冲裁件质量差,模具寿命低,操作不够安全。固而无导向简单冲裁适用于冲裁精度要求不高,批量的冲裁件。
导板导向模的主要特征是凸、凹模的正确配合是依靠上、下模之间的导板导向。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和导板的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甚至在刃磨时都不允许凸模脱离导板。导板模比无导向模的精度高,寿命长,安装较容易,卸料可靠,操作较安全,尺寸不大、料厚大于0.3mm的冲裁件。这种模具缺点是要采用行程较小且可调节的偏心式压力机才合适。
导柱式简单冲裁模。这种模具利用导柱和导套实现上、下模精确导向定位。凹凸模在进行冲裁之前导柱之经进入导套,从而保证在冲裁过程中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上、下模座和导柱、导套装配部件称为模架。
这种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导柱和模座孔为H7/r6(或R7/h6)的过盈配合;导套与上模座也为H7/r6过盈配合。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工作时导柱从下模座孔中被拔出和导套从上模至中脱落下来,为了使导向准确和运用灵活,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采用H7/h6的间隙配合。
导柱式冲裁模导向准确可靠,并能保证冲裁间隙稳定,敞开性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