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砂砾论文(配合比+基层施工控制+质量控制) 第3页

水泥稳定砂砾论文(配合比+基层施工控制+质量控制) 第3页
1.3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3.1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的水泥用量时,试件不应按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制作,而应该按与规定的现场压实度相应的干密度制作。
1.3.2水泥剂量按干集料的质量百分比计。
1.3.3养生条件控制极为重要。温度对水泥稳定土的影响很大,原本不合格的材料会因养生温度高而变得合格,反之亦然。
1.3.4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砂砾料天然含水量调整加水量。
由于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冻性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且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重点是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的原材料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
2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
2.1 砂料的质量控制
2.1.1砾集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砾石压碎值和颗粒组成,确定出碎砾石的强度和级配。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掺加量,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应需加强对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进行提前确定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中,并应及时清除出场。
1)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砂砾料采用公路沿线盛产的砂砾料,采用筛分机剔除砂砾料的40 mm以上颗粒后,其天然级配无法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级配不均匀。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不同尺寸筛孔分别筛取粗、细两种集料,然后按粗料∶细料=70∶30的比例掺配,所得掺和集料级配满足规范要求,筛分数据见表2所列。
砂砾料筛分数据表    2-1
筛孔尺寸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分数(%)
 330 220 110 55 22 00.5 00.075
粗集料 100 92.1 67.2 40.5 23.0 9.0 0.2
细集料 100 100 90.0 63.2 36.4 21.1 0.8
按70∶30掺配的计算值 1000 94.5 74.0 47.3 27.0 12.6 0.4
按70∶30掺配5 000 g试样
 100 92.1 67.2 40.5 23.0 9.0 0.2
设计要求 100 90~100 60~80 30~50 15~30 10~20 0~7
由表1可知,按粗料∶细料=70∶30掺配后计算值符合设计要求,实配5000g试样筛分结果仅0.5 mm筛孔通过率为9.0%,略低于下限10%,可以使用。根据不同级配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可知,粗颗粒含量对抗压强度影响甚大,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加大粗颗粒含量,可以提高基层强度。
2)砂砾料的质量技术要求。砂砾料液塑限、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等技术指标见表2所列,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砂砾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及实测指标表    2-2
试验项目 液限/(%) 塑性指数 针片状颗粒质量分数/(%) 压碎值/(%)
质量要求 <25 <6 ≤20 ≤30
实测值 21.0 4.9 3.1 13..7
2.2 水泥与水的质量控制
水泥是确定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控制时间的重要依据。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采用,但不应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对砂砾要求较高,选择的砂砾含泥量指标应不大于7%,同时应按标准进行筛分,保证级配合理。凡人或牲畜可饮用的天然洁净的水均可使用,当水中含有淤泥、粘土、酸、碱和其它盐类时,对拌和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水质进行试验后确定水源。 四、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实践经验,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前采用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初步确定的混和料的配合比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摊铺系数的确定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提出标准施工方法。除试验段强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外,现场钻芯取样的完整性及强度也是控制的关键环节,试验段长度宜为100-150米,宜选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碾压组合,必要时可调整水泥用量及含水量试验。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控制
3.1混和料的拌和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高速公路的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必须采用集中厂拌混和料,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