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鸡舍温度控制系统(电路图+程序) 第4页

单片机鸡舍温度控制系统(电路图+程序) 第4页
     图6 初始化时序
总线上的所有传输过程都是以初始化开始的,主机响应应答脉冲。应答脉冲使主机知道,总线上有从机设备,且准备就绪。主机输出低电平,保持低电平时间至少480us,以产生复位脉冲。接着主机释放总线,4.7KΩ上拉电阻将总线拉高,延时15~60us,并进入接受模式,以产生低电平应答脉冲,若为低电平,再延时480us[12]。b.写时序
图7 写时序
    写时序包括写0时序和写1时序。所有写时序至少需要60us,且在2次独立的写时序之间至少需要1us的恢复时间,都是以总线拉低开始。写1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2u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60us。写0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60u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2us[8]。
c.读时序
  图8 读时序
总线器件仅在主机发出读时序是,才向主机传输数据,所以,在主机发出读数据命令后,必须马上产生读时序,以便从机能够传输数据。所有读时序至少需要60us,且在2次独立的读时序之间至少需要1us的恢复时间。每个读时序都由主机发起,至少拉低总线1us。主机在读时序期间必须释放总线,并且在时序起始后的15us之内采样总线状态。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2us,然后主机转入输入模式延时12us,然后读取总线当前电平,然后延时50us[4]。
3.2.2 ROM操作命令[3]
当主机收到DSl8B20 的响应信号后,便可以发出ROM 操作命令之一,这些命令如表3:ROM操作命令。
3.3  DS18B20的测温原理
3.3.1 DS18B20的测温原理[6]
每一片DSl8B20在其ROM中都存有其唯一的48位序列号,在出厂前已写入片内ROM 中。主机在进入操作程序前必须用读ROM(33H)命令将该DSl8B20的序列号读出。
程序可以先跳过ROM,启动所有DSl8B20进行温度变换,之后通过匹配ROM,再逐一地读回每个DSl8B20的温度数据。
DS18B20的测温原理如图9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减法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震荡频率
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减法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图中还隐含着计数门,当计数门打开时,DS18B20就对低温度系数振荡器产生的时钟脉冲后进行计数,进而完成温度测量。计数门的开启时间由高温度系数振荡器来决定,每次测量前,首先将-55 ℃所对应的基数分别置入减法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中,减法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 ℃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减法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减法计
表3  ROM操作命令
指令 约定代码 功                  能
读ROM 33H 读DS18B20 ROM中的编码
符合ROM 
55H 发出此命令之后,接着发出64位ROM编码,访问单线总线上与该编码相对应的DS18B20 使之作出响应,为下一步对该DS18B20的读写作准备
搜索ROM 0F0H 用于确定挂接在同一总线上DS18B20的个数和识别64位ROM地址,为操作各器件作好准备
跳过ROM 0CCH 忽略64位ROM地址,直接向DS18B20发温度变换命令,适用于单片工作。
告警搜索
命   令 0ECH 执行后,只有温度超过设定值上限或者下限的片子才做出响应
温度变换 44H 启动DS18B20进行温度转换,转换时间最长为500MS,结果存入内部9字节RAM中
读暂存器 0BEH 读内部RAM中9字节的内容
写暂存器 4EH 发出向内部RAM的第3,4字节写上、下限温度数据命令,紧跟读命令之后,是传送两字节的数据
复制暂存器 48H 将E2PRAM中第3,4字节内容复制到E2PRAM中
重调E2PRAM 0BBH 将E2PRAM中内容恢复到RAM中的第3,4字节
读 供 电
方  式 0B4H 读DS18B20的供电模式,寄生供电时DS18B20发送“0”,外接电源供电DS18B20发送“1”
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减法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减法
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减法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图8中的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减法计数器的预置值,只要计数门仍未关闭就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温度寄存器值达到被测温度值,这就是DS18B20的测温原理。
    另外,由于DS18B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他有严格的时隙概念,因此读写时序很重要。系统对DS18B20的各种操作必须按协议进行。操作协议为:初始化DS18B20(发复位脉冲)→发ROM功能命令→发存储器操作命令→处理数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