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及市场需求 第2页
第1章 前 言
1.1 本文的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到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国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阶段。在质量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教育工作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社会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近十年来的蓬勃发展,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十分重要?这不仅因为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还因为它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初,全国共有600所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近40 万。同其他专业相比,这两个数字都是第一。如果说计算机专业应该是培养信息化所需人才最主要的专业的话,它目前的状态是否能够适应这项重要的任务?如果不能适应,应该如何调整?是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使用计算机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本篇论文在比较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计算机专业办学的现状。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在规模上蓬勃发展,给更多的学子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教育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在这种现实下,我们认为需要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师资等外部条件外,学生内在的专业自豪感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大学办专业首先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和今后若干年社会对从事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工作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发现采用两种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收益。一种角度是专业划分的角度,另一种角度是工作性质的角度。从工作性质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研究型、工程型或是应用型。
对于即将要走出大学校园的我们,在社会上实践的几个月经验,让我们对计算机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种不同于在校园内的认识。中国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在校园中的我们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同时,鉴于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对计算机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市场需求分析,有利于教学单位认清市场发展形势,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通过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市场需求分析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以便让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1.2 本文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现状;(通过国内和国外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国内课程设置的优缺点。)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及目标。根据市场现状预测未来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预测性的制定计算机专业未来课程设置。
研究内容图示如下 :
第2章 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2.1计算机专业在我国的基本情况
回顾计算机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计算装置与仪器”和“计算数学”两个分支,到70年代末期的“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直到1994年以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总体上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它们既和国家的发展紧紧相联,也和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十年前形成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已经与这10年来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产生了明显的距离。
在比较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计算机专业办学的现状。可以看到: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在规模上蓬勃发展,给更多的学子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教育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在这种现实下,我们认为需要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师资等外部条件外,学生内在的专业自豪感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在大学办专业首先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分析当前和今后若干年社会对从事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工作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种角度是专业划分的角度,另一种角度是工作性质的角度。从工作性质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研究型、工程型或是应用型(或称"信息技术"型)。
作为借鉴,可以研究国际上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发展和现状,尤其是著名的IEEE-CS/ACM Computing Curricula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从著名的Computing Curricula 1991到现在尚未完成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中间过了十多年,其间尤其是World Wide Web的出现并在全世界的迅速普及,国外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思路也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会有深刻的影响。称之为“计算”的概念已经拓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我们过去形成的课程设置报告曾经是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成关于计算教育的一个统一的文件。这种做法在十年前也许是合理的,但我们确信21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
这种认识使得CC2001正在演化成CC2004,其中将至少包含5个相对独立的部分:CCCS、CCCE、CCSE、CCIS和CCIT。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CC20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