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低碳经济的概念 第5页


解读低碳经济的概念 第5页
3.迅速跟进:中国政府
我国国内对低碳经济、低碳消费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巴厘岛路线图”之后,我国推进低碳经济的步伐虽已明显加快,但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接下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相当严峻。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借鉴和参考英国等先行发展低碳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以求更扎实地推进相关方面的实践。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低碳经济成为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普遍认知的新经济形态。
三、格物致知:低碳经济内涵
1.低碳的含义
“低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意义强调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对人类和自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具体实施则体现在多方面,如提升高能耗工业的能效水平,提倡清洁能源生产,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耗等。一般而言,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三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对于英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京都议定书”大致规定了两种方式,即“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技术减排”就是通过创新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利用技术手段,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替代化,即所谓的“新能源”。 “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这是一个基本的交易原理,也就是当一国无法靠技术手段达标时,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换取这种“碳权”。于是,走在工业发达前列的美日欧等国家,围绕“碳权”展开了博弈,将发展中国家纳入他们的战略射程。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产业水平差距,高标准的减排指标,无异于将“产业差距固定化”,甚至扩大化。显然,围绕“碳权”的博弈,不仅仅反映了经济利益,更是政治上的博弈。
2.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低碳经济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全过程社会活动的低碳化,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第二,低碳经济要实现社会活动全过程的能源消费低碳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用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②]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