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家用纺织品产业论文 第6页

应大力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棉纺织行业为例,我国由“两纱两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且逐步退出国际市场,集中反映了我国纺织服装业装备水平的差距。据谢明介绍,我国曾是棉纱坯布出口大国,“两纱两布”出口都是实行主动配额,由政府发放出口许可证,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自律的承诺。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由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进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棉纱线累计出口4696万吨,占总产量的326%;同年累计进口棉纱线7938万吨,净进口3242万吨。由出口国转为进口国的实质是,在市场化机制下我国棉纱线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同时国内市场也被侵占。究其原因是行业竞争力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为技术装备水平的不足。 

  从以下这组数据的对比就能看出我国棉纺装备的国际差距。2005年,发达国家的无梭织机占有率平均在90%以上,我国仅为2871%;清梳联技术是棉纺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速、高产、连续化、现代化生产线,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应用率已占90%以上,我国清梳联合机的比重只占384%;欧美国家基本上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也达到80%,我国仅为4774% 

  装备水平的差距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际纺纱技术在单机自动化基础上,又向连续化生产方向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仅用工仅为6人,2000年台湾远东集团、新光集团的万锭用工为30人。目前江苏省管理最好的无锡一棉厂万锭用工为60人左右,新车间可减少到30人,而国内大多数棉纺企业的万锭用工都在200人左右。 

  装备的差距还带来了质量和品种的差距。江苏省经贸委纺织专家白国华告诉记者,国外棉纺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保证了成纱条干好,棉纱杂质少,无结头,单纱强力,更加适应高速无梭织机和高速针织设备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香港福田集团使用的棉纱质量资料分析,我国除部分引进设备的“三资”企业棉纱质量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外,大部分国产棉纱质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在我国市场的销售增势十分强劲。此外,作为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更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都十分薄弱,亟待提高。 

  有关专家认为,工业发达国家和周边的亚洲国家未来依然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强劲竞争对手。印度已推出了国家纺织产业新政策,到2010年要将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年提高到500亿美元/年;巴基斯坦计划每年以10亿美元增加生产能力和更换新设备,我国则是其重要的目标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的国际挑战,大规模地使用先进的纺织技术,提升整个产业特别是重要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应是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首要任务。 

  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及企业盈利能力 

  在纺织服装业界,自主品牌、品牌战略是个热门话题。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进而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出口增长方式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这理应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重点。 

  据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11753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纤维加工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但自主品牌在其中所占比重不足10%,其余90%均为无牌、贴牌和定牌出口,基本上没有形成国际影响的品牌。曾有一篇报道称,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却没有世界级的纺织企业,据德国《纺织经济》杂志的统计排序,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纺织企业中,美国占据7家,日本6家,英国2家,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和韩国各1家,其中美国的萨拉里公司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企业。由此可见,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仅仅是一个整体的数量概念,拥有全球第一的生产量、出口量、就业量等,而企业还远未确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地位,这也是我国不是纺织强国的重要原因。 

  服装行业是纺织服装产业中最主要的实施品牌战略的子行业。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服装加工工艺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有但就是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企业挣到的只有10%左右的加工费,80%90%的钱被外国经销商、品牌持有者拿走了。因此,我国企业服装出口的单价,与日本比相差1828倍,与意大利比相差近50倍,而这种价差就是品牌的增值,就是企业的巨大利润空间。 

  近十几年来,国内也有不少企业走上创立、发展自有品牌的道路,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但是,一方面是我们的自有品牌比重仍然很低,走出国门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随着我国市场的越来越开放,短短几年时间大量国外品牌迅速进入,占据着国内的高端市场。这都说明,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我国纺织服装业都亟待将品牌战略落至实处,切实提高品牌影响力。 

 

 

 

 

 

四、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家纺产品

 (1)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

 

 

 

 

 

【浅议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

 

 

 

 

作者:未知    新闻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5

 

    11月8,中美漫长而艰难的纺织品谈判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双方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争取到了总体较高的增长幅度,也为双方企业营造了一个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然而,这毕竟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未根除引发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症结。因此,在适应协议内容、调整出口决策的同时,要认真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环境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

 

    中国纺织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

 

    如果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外部环境会随着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而得以彻底改善,是非常幼稚的。必须看到,从法律层面,2008年以后还有针对中国的“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可以继续实施到2013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将使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措施时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还有反补贴调查将成为重要的贸易救济手段产生新的威胁。从实际情况,只要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没有回归理性,贸易摩擦就不会减少。

 

    就美国而言,纺织业目前仍占有美国工业的一席之地,现阶段的产业形态表现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并且在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等领域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并非简单地属于“夕阳产业”,而且生产地域集中,在美国特定的政治体制下,仍将拥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产业本身不会消失,美国政府也不可能轻言放弃。为了使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CAFTA)能得以通过,布什政府已经用中国纺织品与北卡州等议员进行了“交易”,相关承诺肯定会设法兑现。

 

    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一方面得益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纺织品,另一方面出于对保护本国衰退纺织产业、维持地区经济、就业、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会充分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进口政策;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或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弱化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在世贸组织等多边体制内,联合其他中小发展中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等。

 

    同时,广大中小发展中国家因无法抵御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也会采取实质行动制约中国纺织品的对外出口。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可能长期“四面受敌”。

 

    此外,中国政府为了灵活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也会对内采取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措施并不断加以调整。而政府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正面或者负面,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将长期存在。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使全球纺织品供应链面临洗牌重组。新兴纺织品供应国以更低成本进入全球供应链,主要消费国的零售渠道逐渐为大型零售集团所控制,采购商以更大的自由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产品,采购订单将紧紧跟随成本最低的供应国。尽管中国被视为后配额时代的最大供应国,但发达国家已经连连发出警告:将中国看作是唯一的供应商是非常危险的。

 

    在当前,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规模和质量等方面: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投资不断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等。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尤其是价格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也应该看到,纺织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其上游产业(包括纤维的开发)和下游产业中的市场销售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限于下游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成衣生产环节,即目前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相对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目前还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加工、贴牌生产(OEM)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主要简单依靠纺织机械不断升级的拉动,而高档纺织机械又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其次,产品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传统成衣领域,而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竞争力薄弱;第三,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匮乏,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从而导致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控制力薄弱,并且和国外进口商议价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及时调整我国纺织贸易和产业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是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品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涉案产品范围、涉案地区也将不断扩大。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外应把握好纺织品出口与中国整体经贸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等重点议题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抗辩的姿态以争取中方利益的最大化;对内则应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及时调整,加强协调,实现纺织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抓紧并及时调整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理顺与主要纺织品消费国贸易关系的同时,积极鼓励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鼓励民间企业用民间资本进行跨国贸易投资,利用相关国家的资源禀赋进行全球化运作;帮助企业在主要进口国市场加强渠道、品牌建设,掌握零售、分销等环节的控制力;尽快颁布各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技术性标准,用市场化手段来设立出口门槛,限制低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