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网络编程毕业设计 第5页

    3.应答

        WEB服务器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之后,要通过HTTPWEB客户机发送处理结果。HTTP/1.0的响应消息格式如下:

    响应消息=状态行(通用信息头|响应头|实体头)CRLF[实体内容]

    状态行=HTTP版本号 状态码原因叙述

    状态码表示响应类型

    1×× 保留

    2×× 表示请求成功地接收

    3×× 为完成请求客户需进一步细化请求

    4×× 客户错误

    5×× 服务器错误

为了告之WEB浏览器传送内容的类型,WEB服务器首先传送一些HTTP头信息,然后传送具体内容(即HTTP体信息),HTTP头信息和HTTP体信息之间用一个空行分开。

4)关闭连接

当服务结束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必须断开,以保证其他的WEB浏览器能够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三章JAVA语言

 

31  JAVA语言的介绍

311  JAVA语言出现的背景

 目前,计算机界最热门的就是INTERNET ,而当前INTERNET上最吸引人的就是JAVAJAVA语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软件开发者,而INTERNET 上蕴藏了JAVA语言各种模式的无尽的信息资源。

 WWWWORLD WIDE WEB)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中心。但WWW上大多为文本、图形、声音等静态信息,JAVA 为其提供了极为简单且功能强大的编程接口,向开发人员提供了向WEB增加动态,交互性内容的功能,使得WEB页面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允许开发人员生成独立于平台的应用程序。因为JAVA是一种解释性语言,所以用它编写的程序可以在许多的硬件平台运行而无须重新编译。它同时还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安全模块,可以让你生成用户可以下载的APPLET 而无须担心在你的计算机上发生任何不安全的事情。

  JAVA的基本解释器只有40K左右,加上标准类库和线程的支持也不过215K左右,可谓短小精悍,而功能毫不逊色,对多线程到面向对象以至于多媒体都全面支持。

  另外,传统的编程软件往往依赖于具体实现环境,一旦更换则可能有大批已有代码需要重新编写或重新编译。JAVA在二进制代码上的兼容性使得同一软件能不加修改的用于不同系统之上,只需要提供相应的JAVA解释器即可。因此,JAVA程序可以非常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的不同的机器上,而只有这样的程序设计语言才能满足网络上的形形色色的系统的不同的要求。因此,有人预言:JAVA将是网络上的“世界语”。

312   JAVA的特点

一.简单性

     JAVA的简单性首先体现在精简的系统,力图用最小的系统实现足够多的功能。无需强大的硬件环境,JAVA在小型的机器上便可以良好的运行。

     JAVA语言基于C++,但它除去了C++中许多的难得一用的而又复杂不易理解的部分,并去掉了将潜在地威胁JAVA安全的模块。所保留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多线程语言,其特性包括一个单继承的类系,强类型,支持多线程执行,自动碎片收集,并且只采用引用。

 JAVA 实现了自动的垃圾收集,程序的设计者不必费心地管理内存,一切工作由系统完成。这不但使程序设计更加简单,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二.面向对象技术

和所有的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一样,JAVA也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并更加彻底,所有的JAVA程序和APPLET均是对象,封装性实现了模块化和信息隐藏,继承性实现了代码的复用,使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类库。

三.分布性

     通过JAVA提供的类库可以方便地处理TCP/IP协议,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URL地址访问网络上的其他对象,就象访问本地文件一样简单。

四.鲁棒性

   JAVA在编译及运行程序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消除错误发生的可能。作为一种强类型语言,JAVA在编译和连接时进行大量的检查,防止不匹配的错误发生。在JAVA程序中不能采用地址计算的方法通过指针访问内存单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JAVA的数组并非用指针实现,这样可以在检查中避免数组越界的发生。JAVA的自动垃圾收集避免了管理内存时容易出现的许多错误。

五.安全性

          网络上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作为网络语言,JAVA必须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并且要防止病毒的入侵。JAVA在运行应用程序时,严格检查其访问数据的权限,例如不允许网络上的应用程序修改本地的数据。下载到用户计算机中的字节代码在其被执行前要经过核实,之后,由JAVA运行时解释器来执行,该解释器通过阻止对内存的直接访问来进一步提高JAVA的安全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