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及前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及前景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才基本形成,却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受到人们的高度欢迎。以其食药功能兼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和支持由来已久。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等国家领导先后到食用菌产区考察调研,高度评价了食用菌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农业部在“十一五”《九大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也有关于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专项课题。
1.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空”指空间,“龄”指时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的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导致减产。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没有标准可言,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要达到无公害生产,工厂化生产是一个很好模式。只有将目前小农生产模式逐渐向工厂化设施栽培模式转变,形成稳定的周年生产,并有一定规模的产量,才能使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才有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