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页

浅析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页
  2. 释放和吸纳农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是凸现农业多功能最重要的任务。为此,需要考虑两个前提:一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提供的机会有多少;二是农业劳动力具不具备充分就业的职业和技能要求。前者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确保充分就业;后者则表明,供给的劳动力要具备怎样的人力资本,才能满足就业岗位所需的素质要求。
  就业需求扩张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会表现出对就业需求抑制和扩张两种不同的态势。从我国的情况看,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逐步实现,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引起的就业弹性会下降,因而总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产生的巨大财富,本身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就业需求和新的就业岗位,又使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潜在空间和机会。因此,从实现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基本思路出发,最重要的策略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持国民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通过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和扩张的经济规模,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前提。特别是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利用工业在国际间以及区域间的转移,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而且,要继续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贡献,扩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容量。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劳动力释放开辟新的领域,也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要实现农业劳动力在更大范围的充分就业,需要把握几项基本原则:其一是分工分业原则。所谓分工分业,是对农民需要进行职业上的分化和转变。分工可以形成包括农产品的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有利于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产业组合,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使小而全的无特征普通农户转变成为多种类型的专门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分业则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行职业的彻底分化,使农民转变成市民。其二是比较优势原则。在一个大范围内,发挥比较优势可以增大就业容量。比如,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增加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通过劳动密集型农业的生产,促使更多的劳动力充分就业。其三是替代性原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与城市劳动力就业在很多方面是相互替代的。农业劳动力在城市集中就业的建筑、餐饮、家庭事务等大量城市劳动力不愿和很少就业的领域,既实现了充分就业,又繁荣了城市生活。其四是农民自由择业原则。赋予农民择业自由,是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基本前提。要赋予农民充分的自主安排劳动时间、自主选择生产和经营项目、自由择业的权利。同时,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流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就业等制度制约,促进农业劳动力在更大范围的充分就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