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渔业研究论文 第4页
水产品出口额+水产品进口额
NTB值介于-1和1之间,一国或地区NTB值越接近于1,则贸易竞争力越强。通过对2004年湖北省水产品的NTB值计算,得到的NTB为0.9,说明湖北省水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很强。但是,NTB指数只能从贸易额角度说明一国或地区某项贸易进、出口额的对比情况。要对该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还需要计算RCA 指数。
3.湖北省水产品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或RCA指数)是一国(或地区)某项贸易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和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之比,结合渔业可以将表达式表述为:
RCA= 湖北水产品出口额 ÷ 全球水产品出口额
湖北所有商品出口总额 全球所有商品出口总额
RCA反映一国某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具有强竞争优势;若小于2.5但大于1.25则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指数小于0.8,则具有弱竞争优势。根据FAO和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2004年全球水产品出口通过计算,2004年的RCA为0.85,说明湖北省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4.湖北省水产品贸易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分析
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沃尔斯等设计了一个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即从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产业的竞争优势。其表达式可表述为:
CA= RCA - 湖北水产品的进口额/湖北省所有商品的进口总额
全球水产品的进口额/全球所有商品的进口总额
若CA>0,湖北省水产业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且CA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若CA<0,湖北省渔业不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且CA值越弱,国际竞争力越弱。通过计算,2004年的CA值为0.82,说明湖北省水产业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湖北省的水产品在进出口方面有明显顺差,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出口额很小,市场占有率极小,从这一点来看,竞争优势是不明显的。
(二)“钻石模型”对湖北省渔业国际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规范、更科学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经过对许多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后,用归纳的方法构建了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钻石模型”(Diamonds Framework)。波特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之间的关系成菱形,似钻石(图4-1),此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产业竞争优势地位也起辅助作用。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图 4-1 完整的“钻石体系”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教授指出,他力图解释在现代全球经济下,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虽然该书定位于国家层次,但它的分析框架是完全适用于对地区、州和城市等级别的分析。与一般的理论和政策主要着眼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宏观条件所不同的是,他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1.生产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在前文中已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故在此省略。在人力资源方面,见表 4-2,2004年湖北省的渔业人口为164.45万人,占全国的渔业人口的7.8%,排第四位。传统渔民占全国比重的9.1%,渔业劳动力占全国比重的7.6%,排第5位,其中专业劳动力的比例较高,为9.8%,位次为第3位。在专业劳动力中,水产养殖的劳动力占全国的比重为13.4%,排在第1位。说明湖北省在人力资源整体方面比较有优势,尤其在水产养殖的专业劳动力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表 4-2 2004年渔业人口与劳动力比较
地 区 渔业人口 传统渔民 渔业劳动力
(人) (人) (人) 其中: 专业劳动力(人)
合计 1.捕捞 2.养殖 3.其他
全国 20984257 7962146 13015332 7109179 1825453 4489971 793755
湖北 1644555 726647 988551 699049 70534 601050 27475
比重(%) 7.8 9.1 7.6 9.8 3.9 13.4 3.5
位次 4 5 5 3 8 1 14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2005中国农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在知识资源方面,湖北省是我国的科教大省,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科研实力校强。在资本资源方面,据统计,2005年湖北省渔业固定资本投入为74461万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2.14%,外资的投入很少。在基础设施方面,邮电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搜集信息和了解国内市场情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水产品养殖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却明显落后于水产经济的发展。
2.需求条件
在这里是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本国需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的高低,若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竞争优势有利,因为消费者需求对本国公司会产生一种促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改进的压力;三是从国内市场需求转向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
对湖北省水产品的需求主要依托国内市场,以2005年为例,其出口占产量的比重为0.26%,可以说国内需求是湖北省水产品的绝对依托。首先,从我国国内市场水产品的消费规模来看,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水产品消费大国。水产品以其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在中国膳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此外,鱼作为水产品中最重要的一员, 还有吉祥的寓意—“年年有余(鱼)”,因此在人们的饮食中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据统计,2005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支出为147.3元,农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8.11千克,比2000年增加了1.69千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在今后几年中,我国居民家庭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将持续增加。其次,从国内水产品消费的质量来看:一方面是水产品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或收入变化敏感度的概念。从前两年的水产品价格变化和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变化来看,水产品消费需求富有弹性,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越高,水产品价格越低,对水产品的需求越多;反之,则越少。特别是对名优水产品的消费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是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对水产品的需求正经历从数量消费型逐渐向质量消费型转变。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水产品的充足数量,而是更加注重其品质。再次,就是国内外水产品消费偏好的相似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和储藏保鲜以及加工技术的进步,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再向保健型转变。
3.相关和支持产业
波特开创性的把产业链(Cluster)理论与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联系起来。他指出,如果在一个国家的一定区域内能为某个产业集聚起健全而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则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有利于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能改善创新的条件。因此,更容易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他还指出,竞争力强的产业如果有相互关联的话,也会有“提携”新产业的效果。因此,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因为它们之间的产业价值相近,可以合作、分享信息,很多方面都能互补。这种关系也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力。
湖北省渔业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包括水产生产资料业、流通业和信息业。生产资料是指生产和保证产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物质材料及其他物品。水产生产资料主要有饵料业、疫药业和水产机械业。波特认为,一个产业若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一流的供应商,而且彼此之间必须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湖北省水产生产资料发展还不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饵料业、疫药业和专业性的水产机械供应商。大部分水产品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都通过自身到市场上寻求,属于需求导向性的,而不是供应商主动性的寻求市场。随着湖北省大水产战略的实施,渔业将加快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流通条件对渔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流通渠道对水产品价值的实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流通渠道的建设和拓展。目前,全国已实施了农产品“绿色通道”,对水产品的跨地区销售提供了便利。信息是市场的灵魂,信息对渔业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信息、水产品生产的结构信息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等对实现水产品价值、提高渔业效益和开拓市场具有积极意义,能极大的提高渔业的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迫使企业时刻有忧患意识和超前的欲望,不断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该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实践证明,世界上最成功的产业都与激烈的国内竞争密切相关,这种竞争不仅迫使企业更加努力发展,不断创新,而且会加快企业开拓国外市场。
目前,湖北省渔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这使得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着低水平的竞争,这是不利于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很小,而且处于国内市场竞争阶段,外向型的步伐还不够,不利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竞争优势。
5.机遇
波特认为,作为竞争条件之一的机会,一般与产业所处的国家环境无关,也并非企业内部的能力,甚至不是政府所能影响的,具有难以预知性。波特所指的机遇包括:技术的非连续性,如传统技术出现断层(例:生物科技、微电子科技);投入成本的非连续性,如能源危机、金融市场波动等;其他国家发生的政策变化,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出台。
虽然机遇是偶然性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有当企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具备了产品品质超前意识,才能抓住机会,古人云:机会总给有准备的头脑。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阻碍了我国渔业企业的出口,但如果有企业在标准上已达到或者超过了这一标准,那么这对于该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6.政府
根据波特的理论,政府既可能是产业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障碍。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发展;执行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提高品质,提升技术,加快创新,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增强。另一方面,政府过多的介入会阻碍产业的发展,如维护国家垄断,限制了竞争和创新,因此,政府应放松管制。此外,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有“钻石模型”的四大基本要素作为前提,否则政府这一要素是不能实现其积极作用的。
先对湖北省渔业体制改革作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业发展经历了四次思想大解放,带动了渔业行业的大变革、大发展。即:第一次在1979年,全国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解决了“统”与“分”的矛盾,使水产系统从此放开了经营权,过去捆绑的手脚得以松开;第二次是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到十四大召开为标志,解决了“资”与“社”的矛盾,水产系统更加扬眉吐气,开始跳出地域、行业的圈子,水产品国内外贸易市场无不活跃;第三次是1997年,以江泽民“5.29”讲话到十五大召开为标志,解决了“公”与“私”的矛盾,水产系统全面掀起产业化高潮,大力发展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在努力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接受新世纪的挑战;第四次是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水产系统努力适应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解决了基层水产中“事”与“人”的矛盾,为此,站在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的立场上,湖北省恢复“湖北省水产局”(现为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恢复省水产财务直接管理体制,这样会更有利于全省渔业走上正轨,从而增强渔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政府通过了各种农业政策鼓励渔业发展,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目标。对于湖北省来说,政府提出了“大水产”战略,将渔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对渔业加大投入,培育渔业龙头企业,鼓励出口等措施增强了渔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又加速了职能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提高渔业竞争优势保驾护航。
通过对以上渔业钻石模型各要素的分析,只有当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和机遇、政府这六要素充分的相互结合并发挥作用,湖北省的竞争优势才能全面的提高。
五、以集群化发展提高湖北省渔业竞争优势
(一)渔业集群形成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如波特从“钻石模型”的各要素去分析产业的竞争优势,他认为钻石模型的基本目的就是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向集群式分布,呈现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联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联;吴宣恭从资源、成本、创新、市场和扩张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王辑慈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创新学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表现;鉴于以上研究情况,联系湖北省渔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产业集群具有的生产成本优势、生产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等角度分析集群化的发展路径能够增强湖北省渔业竞争优势。
1.生产成本优势
首先,在产业集群经济中,渔业生产个体和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渔业个体和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渔用饲料等生产资料,不仅使生产资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个体和企业水产品的运输、冷藏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再次,渔业集群容易产生专业化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渔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网络结构形成外部范围经济,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
2.生产标准化和产品差异化优势
在当前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重视水产品的质量,提供高质量的水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新鲜度、药物残留、外观和服务水平等衡量。渔业集群经济使得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生产标准成为可能,有利于水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按高标准进行水产品生产,使集群经济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