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论文-中国农村的出路何在?
农学论文-中国农村的出路何在?
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中国社会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进入2001年,人们的目光肯定要集中到农村和农民身上。当城市国有企业的境况有所好转,政府或许要抽出精力和腾出手来处理农村问题了。
2001年,人们的目光肯定要集中到农村和农民身上。当城市国有企业的境况有所好转,政府或许要抽出精力和腾出手来处理农村问题了。
最近几年,农民的收入几乎是停滞不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的比率1978年为2.36,1985年下降到2.14,1987年扩大到2.38,1995年扩大到2.79,2000年估计为3.2。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率为1.5,超过2的极为罕见,但我国现在竟然超过3。按社科院经济所赵人伟先生的计算,如果加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实物性福利,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比率应该在4左右。正是在这一物质基础的巨大差异下,中国城乡才出现如此巨大的鸿沟。
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到1984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6年大幅增长,最高增幅达到15.6%。但自1985年之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到了1999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已下降到3.8%。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8亿元,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消费12033亿元,县以下农村消费仅42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
据11月份最新的报道,我国城乡销售差距连续三个月不断扩大。10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47亿元,同比增长8.1%,城乡消费品零售增幅差距达到今年以来的最大值3.8个百分点,7月到9月的差距分别为2.6、3和3.5个百分点。估计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可达8.7%,农民收入增幅只有2%。这个数字反映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中国农民的收入状况已经处于历史的最低点。实际上如果扣除统计上的修饰和地区的平均,这几年间,许多地区的农民收入是负增长。
在1992年以前,中国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额都是大于城镇的,但从1993年以后,城镇消费远远大于农村。另外,在1993年以前,农村消费对GDP总量的贡献一直维持在25%以上,但现在已下降到22%左右。[见附表]
附表: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比较
年份
城镇人口[亿]
农村人口[亿]
城镇人均收入[元]
农村人均收入[元]
城镇人均消费[元]
农村人均消费[元]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990
3.1
8.4
1387
630
1688
571
3900
4400
1995
3.5
8.6
3855
1550
4874
1434
12000
82000
1999
3.9
8.7
5854
2210
6665
1973
19000
12000
摘自《经济日报》2000,7,31,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由于受气候和结构调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估计将有10%的减产,粮食总产量可能低于4.6亿吨。有专家认为即使减产粮食价格也不会上涨,因为农民手中存粮很多,大约有8000亿斤,即4亿吨,适当的减产正好可以减少一些往年的存货。但粮食减产肯定要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有些农民的日子将更加不好过。今年粮食减产有多种因素,一是气候,二是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三是农民弃耕撂荒。气候因素主要是北方干旱,南方涝,这一因素导致夏粮减产1000多万吨。秋粮估计也要有1000多万吨。气候因素约能使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5%。第二个因素是农民调整种植内容,减少粮食作物,增加经济作物。例如山东烟台地区的许多农民将粮田改做樱桃园,葡萄园,潍坊地区许多农民完全转产种蔬菜。坐火车路过一地区时,铁路两侧全是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河北沧州地区许多粮田变成了枣园。至于说陕西,苹果更成了此省农民的主要作物。还有一些地方,农民将田地改造成鱼塘等。更有今年初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这样一来就使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47亿亩,比去年减少了5000多万亩。按每亩平均产粮800斤计算,便可减少2000万吨。这一因素与气候因素加起来,估计可使今年粮食产量减少4000万吨。
三是因为连续几年粮食价格下降,农民种地的收入抵不上生产成本和各种税费,只好将土地撂荒出走。这一现象很值得关注,最近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连续报道湖南和江西省农民弃耕的事情。由于种地收费太高,导致一些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大片土地荒芜。这种情况对中国粮食市场的供应威胁很大。如果再不精简农村的乡镇政府机构,减轻农民负担,中国的问题可能就要出在农村的流民上。现在,中国农村基层政权机构臃肿庞大,乱收费乱摊派泛滥成风,农民苦不堪言。因此,粮食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与体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