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计算机网络在校园的功能 第3页

  在DNS服务器清单中创建新区域:SMJZWEB.COM,并在该域名下新建主机,输入本服务器的主机名SMJZ2和IP地址:192.168.0.1;然后在该域名下新建记录,选中CNAME记录类型,在别名中输入:WWW,在为宿主的DNS名称中输入:SMJZ2.SMJZWEB.COM。 同样为该服务器建立别名FTP。

  2、网页制作及网站管理

  学生设计网页时,首先在工作站上建立本地目录,然后使用FRONTPAGE进行网页设计,并可利用它的站点管理器对站点进行管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机器上匿名访问每个学生的网页,访问时就像有Internet上一样,只需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www-smjzweb-com/ax   x为1-50)即可。

  四、校园网络的功能

  在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之际,校园网成为电脑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校园网就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是校园网的生命力。校园网络具有距离短、延时少、相对成本低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它的低层协议较简单,控制选择等问题大大简化,因而又具有组网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校园网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递。

  这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2)资源共享。

  ①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rnet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

  ②硬件资源共享。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3)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五、明确目标,搞好网站模块设计

  我们认识到要构建一个成功的网站,其统一性、完整性、扩展性、及时性非常重要。所以在网站建设初期必须作好规划。学校网站与门户网站的目标人群不一样,学校建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让教师用,让家长(包括相当部分的社会人群)看。在模块设置方面,笔者经过研究,从符合学校特点、为师生应用服务出发。网站版块的设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1)基础类栏目:

  首页:网站的主要页面。在每周更新(必要时每日更新)的支持下,实时提供每周(天)的校园动态新闻、重要活动信息,以及突出学校特色的内容;教育教学成果;同时提供国内和区内各学校相关网络资源链。

  今日校园:介绍学校的专业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追求及学校基础情况。

  教师风采:一流的教育追求需要一流的教师支持。本板块旨在宣传本校教师,重点宣传教师的教育特长个性,包含教师教育理念、教育业绩等。让社会了解教师;让学生家长接纳教师;让学生追随教师;让教师充分展示自我,

  教育科研:本栏目随时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教研)动态,反映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发展情况;反映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情况,反映学校教师参与教科研取得的成果,及具有影响力的教研文章和教学论文。在此基础上,选择提供当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搭建平台。

  课程资源:以学科为基础,提供学科教学的教案、试题、CAI课件、相关理论文章及网络学科资源链接。以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素材为最终目的。

  光荣榜:宣传近几年学校、教师、学生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

  学子风采:旨在介绍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包括心理辅导)、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提供支持。

  (2)应用类栏目:(仅在校园内使用)

  辅助教学与管理模块。如网络办公、邮件中心、资源中心(含校下载中心、论文中心、图片中心)、视听中心、成绩管理系统、年级组主页等,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师的教学。

  视频点播:可将专家课程讲评或优秀教师授课视频资料分学科组织,将相关多媒体数据上传,供师生网上点播。

  网上下载:收集并共享一些对本校师生有帮助的资料、软件等供师生下载。

  网上学校:这里是学自主性学习的主渠道。教师可以利用他进行导学,学生可以通过它来自学。通过这个板块,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导,学生则可以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FTP站点:提供有限的服务器硬盘空间让用户存放重要信息。也是老师们课件存放的地方,也可为全校师生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查阅、下载各种相关通知、教学资料、课件、文件等资源。FTP区分为加密区、教师公开区和公开区,其中加密区存放只有学校领导或授权人员才能查阅的信息,如重要的文件等;教师公开区对教师公开,存放该学校的教师才能查询的信息,如课时统计、该年级对所属教师发布的通知等,该区不能被学生和其他教师查阅;公开区是对全校师生公开,存放该科室对外公开的信息,如课件、教学资料等。

  WWW主机:为爱好网页制作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的主页服务,让其作品得到全校师生的观赏。

  技术论坛:供师生讨论相关教学问题。

  (3)高级应用类栏目

  电子图书阅览或图书馆图书查询:收信整理可在校内网站上开设了电子图书阅览,方便广大师生查阅浏览电子图书。

  学生信息管理及查询。授权的班主任可在校内网站上输入、修改和查询自己班上同学的学籍卡信息。其他授权的教师也可在校内网上查询学生基本情况。

  网上调查。教学检查,在校内网站上发布调查表,及时反馈信息,以更大面积地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考评或其它方面的调查。

  三、全员参与,加强资源建设

  网站仅仅是信息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站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资源建设上打破只依靠少数人以及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依托教育城域网,与各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利用互连网资源库的同时,发动全体教师为校园网站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等,并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资源进行下载和重新组织,再上传,为全校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源。每位老师都能积极提供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并且都认为同行们乐意使用自己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对自己工作及教学能力的一种认可。

  四、建设学科辅助教学网站,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应该服务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学校网站更不会例外。首先,网站中有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栏目是专门用于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这三块专栏发表相关文章。在教学科研中,把所任教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计划、课题方案、活动记录、学生成果发布到网站,供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参考,也供学生互相观摩、学习。特别是当我把学生的绘画、小报、作文发布后,学生的成就感由然而生。同时学校网站在建设过程中,各教研组应分别设计学科性辅助教学网站。注意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关系,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突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语文学科的“世界名著阅读”的链接、社会学科与社会考察活动相关的知识、自然学科的实验过程模拟等,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很大帮助。

  五、正确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网站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觉、自主的学习环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的最佳条件。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网络对他们更是充满了诱惑。消除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正确引导他们去接触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中午开放网络教室,信息技术课、网络夏令营、网页制作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展开,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通过主页的制作增强学生们的凝聚力和强烈的自信心。学们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真正构建了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环境。

  校园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它涵盖学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和体育,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网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笔者深信,在提供素质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不可替代的多功能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更好地建设与管理校园网是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站,是一个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沟通无限的平台,是教育教学环境优化体现,是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校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在新形势下,网站建设还有许多问题要面对,比如如何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学科课程的教与学,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

上一页  [1] [2] [3]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