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化学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方法总汇
摘要:燃烧的条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由于该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污染环境,不利于教学,此类实验需要完善改进,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 化学 燃烧 实验 改进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一个设计合理的成功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4和7-5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如图一),在向热水中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如图二),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可燃物要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图一 图二
但是实验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 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许多小液珠,实验时需不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3 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总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与责任感。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现将实验7-4(图一)进行如下改进:
方法一
1、往水槽中加入约3cm高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2、将盛八成满沸水的小烧杯放入水槽中。
3、往小烧杯中加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磷。
4、将铜片由直形弯成T字形放在小烧杯上,铜片下端伸入到热水中,并在铜片两端分别放少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红磷和白磷。
5、将小烧杯及铜片用大烧杯罩住扣在水槽中。
方法二
两支试管中分别各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粒红磷,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或用一端系有小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然后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三:
取红磷和白磷豆粒般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一起放入锥形瓶底部两侧;立即塞上橡皮塞,。将锥形瓶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可观察到:温度达到40 ℃时,白磷开始燃烧,产生略带淡黄的白色浓烟。移开酒精灯,红磷则无变化。继续加热红磷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传热快,现象明显,反应速率快;采用封闭式装置或用碱液吸收有毒物质,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多次实践我认为实验7-5(如图二)的改进方法有如下几种:
方法一
将烧杯换成离心试管(如图三)。由于离心试管底部面积很小,很容易将导管放在白磷上方,防止白磷四处游动实验现象明显,注意应缓缓通入气体。
方法二
用集气瓶(有空气)迅速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观察到扣住的瞬间,白磷立即剧烈燃烧、火光很大,随即集气瓶充满了白色的烟。该实验也可用试管用充满氧气(或约一半氧气一半空气)的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现象也很明显。
此实验需注意:一是取白磷块儿不宜过大,过大反应太剧烈,存在危险;二是水温低时,可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盖白磷,而水温高时一定要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否则反应过于剧烈,存在危险。
方法三
先将氧气收集在一只注射器(带有导管和针头)里,上课时将针头刺入熔化的白磷珠内,推出氧气就会看到白磷在水下起火燃烧。
方法四
用250ml的烧杯,倒入热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60-80℃)半杯,放入绿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漏斗罩住白磷,然后鼓入空气。此时,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现象非常明显。该实验成功率为百分之百,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方法五
取一支大号试管,往里加5mL水,再加2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镊子取一小块白磷投入到试管里,往试管里滴加5滴1mol/L的碘化钾溶液,片刻,白磷先是熔化,继而燃烧,发出火光,伴随有辟啪的响声,并且有白烟生成。
改进的优点: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位教师根据各校实验室的现有的器材,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是一种创新,实验本身的重要性就象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的:“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百分之九十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
这需要每位化学教师不断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断去整合、完善和开发新课程教学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1]王耀武 多功能白磷水中燃烧演示仪 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8,9:57
[2]陈涛 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改进《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6,5, 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