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氢气性质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2页
2.2.2 实验改进的探讨
(1)启发诱导学生,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设置如下表所示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研讨
老师启发诱导 师生共同研讨
○1 传统实验方法能否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关键因素是什么? ○1 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其关键因素是稀硫酸与锌粒不能随时接触随时分离
○2 传统实验方法能否随时添加药品?
○2 不能。要添加药品时必须卸载装置即拔下单孔橡皮塞再加。
○3 传统实验方法是否浪费实验药品和实验时间? ○3 浪费。因为当实验结束时,没有反应完的药品只有倒掉,没有办法留到下一个班上实验课的时候再使用;添加药品必须卸载装置因而浪费时间。
○4 传统实验方法是否安全?
○4 不安全。不安全的第一个原因是传统实验方法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停止,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不能以最快的方法切断氢气的来源;另一个原因是添加药品要卸载装置,增加了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的次数和氢气验纯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实验危险的机率。
(2)师生共同设计装置,并展示评价
【老师讲述】:现在我们带着(1)中的四个问题,开始系统地探究这个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如图2-2所示的实验方案)
图2-2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评价以上实验方案)
【学生发言】:学生1组:图A方案,锌粒是装在燃烧匙里面的,集气瓶里装的是稀硫酸,通过提升燃烧匙或向下推燃烧匙来使锌粒与稀硫酸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停止与发生。但是此装置操作起来麻烦,不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也不能随时添加药品,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燃烧匙还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腐蚀实验用具。
学生2组:图B方案,锌粒是放在多孔橡皮塑料板上的,通过偏移试管和直立试管来使锌粒与稀硫酸接触与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反应,此装置能够保证良好的气密性,但装置不能随时添加药品,操作比较麻烦。
学生3组:图C方案,此装置能够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添加药品方便,但是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学生4组:图D方案,可以通过止水夹阻止氢气流出试管,实质没有控制反应的停止,而且该装置用起来危险大,因为当关闭止水夹的时候,由于氢气还在大量的产生,这时候封闭的试管里压强不断的增大,从而会导致试管的炸裂,此装置也不能随时添加药品。
学生5组:图E方案,左边是一个分液漏斗,里面装的是稀盐酸,右边是硬直玻管,里面多孔橡皮塞上放的是锌粒,盐酸可以通过中间的橡皮管流入硬直玻管中。此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来调节硬直玻管中液面的高度,使盐酸和锌粒接触或分开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也可以通过止水夹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是此装置操作起来麻烦,也不便于携带,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使用此装置做实验的时候不能使用硫酸,因为硫酸会腐蚀实验中的橡皮管。
2.2.3分析总结,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讲述】: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如下
【老师讲述】:实验原理见黑板上,下面我们最主要来讨论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实验步骤和装置的优点。
【老师讲解】: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实验步骤是这样的:
1. 按照黑板上如图2-3所示安装好装置。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先装锌粒,再从长颈漏斗装稀硫酸。
4. 不用氢气时关闭止水夹,使稀硫酸和锌粒分开,控制反应速率。
图2-3
【学生反应】:(听,看,思考,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此装置的优点)此装置可以通过止水夹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不需要氢气时可关闭止水夹,这时候由于产生了大量气体,封闭的试管里压强增大,从而将稀硫酸压到漏斗中装起来,这时候稀硫酸液面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需要氢气的时候又可以将止水夹打开,通过长颈漏斗可以随时添加药品。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整个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携带方便,利用此装置可以上好几个班的课,从而节约了药品。
2.3氢气爆炸实验改进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2.3.1 老师讲解传统实验方案
案例2: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讲到氢气性质实验(在拓展性课题中)的时候,老师讲解氢气的爆炸实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