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对阅读教学的定位也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注意文本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于此也要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突出。特别关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总之,欣赏课堂教学的口味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有新意,还要要求有创意。
然而,大部分教师不能自我的更新知识,或者对新理念还不够了解,或是断章取义去的理解,于是对课堂教学造成搬用和套用一些新的形式与花样,致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的飘移不定;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上却又盲目、甚至放任自流;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却没了合理的秩序;课堂教学掩盖真实的思考;想充实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的拓展却漫无边际;等等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来思考,什么是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即使把新课标倒背如流,恐怕也还难以说清,但它应该有基本的原则。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的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阅读教学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子部分,不管是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的语文教学都离不开它;不只是离不开,简直是不能缺少的因素;要学好语文,我认为学会、掌握阅读是关键。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
单纯的来理解语文,它的意义很宽泛。说话是语文,写字是语文,朗读是语文,似乎我们感觉到语文无所不是,但是语文教学就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的。抛开教学的价值取向,脱离当今社会和教育界的发展形势,再来谈语文教学的话,只能让语文变得不伦不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教学,刚刚说到,语文乃宽广的文学构造;因为个人才学疏浅,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关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构建与落实
我认为构建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前提,是首要遵循的原则。通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确实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不能指望着把学生所需要的,通过一节课、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个阶段就能达到教育的目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作为以识字、认字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教学给了他们很大压力,深知是迷惑性;但是不管怎样,语文教学始终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有了教学的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才可以按各自的计划推进语文教学的进程。学生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积累、去体验、去感悟、去成长。无数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语文知识的积累,构成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促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合。看来没有目标不行,目标不明确更加不行;作为刚胜任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工作,一直在关注班上孩子们的各个素质集成度,以至于给他们,也给自己定下一个符合个人的目标,随即促成进步。
有的教师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中重。多种形式的读,几乎占据整个课堂,很少见到词语的训练,问题的思考,思维的拓展。不管是长的篇的,还是短篇的课文,孩子们已经读到能倒背如流的地步了,但是总觉得不对劲,因为他们认为读得熟与读得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算那样又怎么算得上是阅读教学?顾此失彼的阅读教学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哪里还有什么有效性可言?其实我认为一年级的任务主要是放在识字这一块,所谓的阅读已经算是超出了该年级的标准。我们往往将一堂课的好坏定在声势之上;那只不过是表面作秀罢了。敢问对于本堂课的只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字词是否都能认读、组词、造句?难怪总是有家长说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有目标,但每个年级的目标又不一样,又要我们正确制定目标,不要盲目追求盲目从善。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建构,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追求诗意的课堂,但我不赞成跨越式的发展,是因为我们不是培养少数优等学生,我们还要照顾差生,要让每个学生在同一跑道上,坚持用差不多的时间完成跑程。纵观很多出色的课堂,学生们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当然也给上课的老师长了不少“面子”。课时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在这个环境里,还有一小部分的人在蒙混过关?他们或许什么也没学到,甚至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还有很多学生该掌握的还没掌握,怎么说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呢?说道这里,我要反省一下自己,其实有时候自己还不是如此一样?只是人往往这样,不足与错误明明摆在眼前就是改不了;也许参与这个过失的不只是自己,还需要学生们的配合。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根本的目标,再精彩也不值得去欣赏。当然,精彩过人的组织教学技巧,还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借鉴与更进的。
二.课堂教学的方式与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的方式与策略的影响。无论阅读教学怎么教,也不能脱离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语言的积累,能力的训练。现在我们强调建构式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从学生的原始情境出发,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与创新,然而学生的自主性,往往不是阅读教学实质性。例如,学习《夏夜多美》一颗,作为童话故事,我认为该多读,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其中意思和主题思想。当然,把握好读的同时,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把握好字词教学,这是读好任何一篇课文必须的 。读的时候也要有针对主题性的问题来读,有的学生提出夏夜是怎么个美法?教师认为这是一个针对了主题的问题,但又不明确讲出来,就一味的让学生读课文,自学课文。课堂用了大量的时间,或许问题解决了,可是您是否考虑: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懂了呢?这是关注了枝节,失去了整体。又如,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朗读、背诵;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想像、绘画;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情境表演。然后教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课堂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课堂交流的时候,朗读的来朗读,绘画的展示绘画,表演的来表演,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对课堂组织又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朗读的同学怎么能感受到绘画的同学心境?绘画的同学又怎么感受到表演同学的内心呢?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另外,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规律,对文本的理解有个逐层深入的过程。没有默读的思考,没有问题的探究,没有朗读的体验,这怎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表现在哪里?
因此,建构式课堂教学,绝不是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它是师生的合作建构,当学生提出的学习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我认为,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同事也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没有教师主导,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我目前的语文课是这样来上的: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基本是对生字的学习,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课堂上,我会让大家自由读课文并找出生字,然后我会故意告诉学生今天自己没有预习生字,但是又想学,请学生来当自己的老师,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一下提高了,对单纯的识字课堂也不会太枯燥无味;而且也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表达能力,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将学生说的字板书出来,学生想汇报哪个字就哪个字,想怎么汇报就怎么汇报。学生确实很有兴趣,一个学生把一个字汇报完了,其他学生还汇报这个字,有的是读,有的是组词,有的是说话,有的是说记忆方法。整个课堂教学你说我说,热闹非凡,教师也不住激励夸奖。不知不觉课堂教学的时间过了大半,再想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其实也没有必要了。这个现象说明,一是课堂教学不能放任自流,二是对识字教学没有尺度的把握。如果课堂教学换成另一种方式,由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哪个字,这样就可以调控学生的发言,也能把握识字的重点。合理并科学的分配教学的时间了。尊重的主体性,失去了有效性,这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重戏。我们反对朗读技术性的指导,主张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但绝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我听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学习《坐井观天》时,一个学读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把重音放在“别说大话了”上,老师提出了表扬。一个学生再读,把重音放在了“那么远”上,老师鼓励读出了自己的感情。又一个学生结结巴巴地读了这句话,老师问:“为什么这样读?”,学生说:“青蛙长期住在井里,连话都不会说了。”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可真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不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用真实的生活来理解,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说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可以理解,那么教师表扬就显得牵强。语言是有语境的,该怎么读,不能破坏整体语境。
三.课堂教学的审视与评价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是对课堂教学的审视与评价。我觉得现在阅读教学最大的缺憾是,课堂教学不能做到自我的检测,这样对课堂教学的审视与评价,就存在着模糊性。可谓怎么理解,就怎么有理。大家看到的只是形式,凭自己经验来体会的。由于认识的不统一,很难评判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究竟有没有实效性。
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其他教师经验性的评价,同时,还应该延伸到课后的评价,那就是看学生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我们从考试中发现,学生写字不如从前,说明我们的写字教学存在着问题,某种程度说写字训练不到位。我们强调不让学生多写字,但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学生又怎么把字写得美。很多学生字写得好,发现他们多是参加了特长书法班的学习。严格的训练是有收效的。从试卷中,我还发现,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不够全面,或不深入。多数学生不会答阅读题,即使是写了也是寥寥几笔。说明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大部分时间用在朗读、积累上了。学生会读书不会思考的现象已经很严重。 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反思的根本依据是学生的实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