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由知识性教学转向发展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这是一个新的要求。

  【关键词】:浅谈课堂语文教学

  【正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这种作为学科教学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受着各方面的冲击。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实际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浅谈一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地强调语文知识结构及其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承,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唯一性,把学生当作一个可随意灌注的"容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兴趣、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陷入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圈套",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把学生驯化成按部就班的乖巧听话的"小绵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倡导自主学习--实现发展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学习正是对这一著名论点的很好注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解放自己,更要把学生解放出来;既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要适时把教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自动探求知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1引导学生定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的确定是十分关键的,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实践证明,让学生来制定学习目标更富现实性,当然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点拨,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制定好学习目标。

  §1.1.1根据导读定目标。每个单元课文前都有一个导读,我们可引导学生根据导读要求来制定目标。

  §1.1.2根据课后习题定目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一般都提示了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考练习落实到目标中去。

  §1.1.3根据题眼定目标。一些课文的课目就是一个浓缩的目标。

  §1.1.4根据题材定目标。如教学《鲸》我们可联系以前学的《太阳》一文,根据说明文的性质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地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注意层次性。

  §1.2引导学生定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习内容的确定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

  §1.2.1兴趣选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一篇课文要学的内容太多,但可供使用的时间太少,如果平均分配,面面俱到,肯定会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取学生感兴趣的,当然这必须由学生来定。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请你认真读读,细细体味,说说原因。"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地选择,诱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1.2.2问难选学。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而不达时,教师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在学习《给予树》时,当学生初读课文后,即让学生提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筛选,当时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1.3引导学生定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因此,课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1.3.1弹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我设计作业。

  §1.3.2坡度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学生自主选择。

  §1.3.3软性作业。这主要适合于自觉性强的学生。

  §2.增强合作意识--实现发展的关键。

  有人曾质疑过我们的合作意识,什么"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是条虫"等等,诸如此类的责难似乎昭示了中国人的自私。中国人真的失去合作了吗?当然不是。不过,合作意识淡薄,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奠定基础。

  §2.1实施小组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有组织地互教、互学、互助活动。如小组讨论法,可前后四人或同桌,也可以打破组际自由组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异同来组合。如《美丽的西沙群岛》,有喜欢鱼的,也有喜欢鸟的,还有喜欢海的。让共同爱好牵线,产生共鸣,引起共识。

  §2.2创设合作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言语来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如"谁愿意帮助他?""谁愿意和他一起读?""喜欢这部分的一起来读,好吗?""给你一次点将的机会,请几位同学和你一起来试试,行吗?"等等,通过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激活了学生内心潜在的合作意识。

  §2.3拓展合作渠道。

  学生的合作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办手抄报、净化我们的语言环境--寻找错别字活动、参观访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合作意识。

  §3.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发展的根本。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如何让语文的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呢?

  §3.1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的空间,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让他有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3.2挖掘表演素材。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教材都可以用来表演,如《掌声》、《小摄影师》、《灰雀》等等,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表演,对教材进行再想象、再创作,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3.3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些类似幼稚的想法,也许会成为学生创造发明的强大动力。《玩出名堂》教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异想天开:"我想玩(),我可以把它改变()。"结果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语言和想象力进行训练,更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发展力的训练。

  "课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是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在教学实践与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而耕耘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赵景瑞2008年7月第1版 ISBN 978-7-5038-5239-8
  2、 当代教育文献(下) 刘京穗 2002年10月第1版 ISBN 7-5066 2777 9/N.007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