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不但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下面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教师的自我形象
现代教师学认为,教师职业是以塑造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这种塑造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起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语举止、道德情操、人格涵养、理想追求、知识学问起作用。而“教师的健全人格和高尚的气质,是最好最直接的审美对象,也是学生最美好的榜样”。(王一川《美学与美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的心灵育化功能,主要从下面几点来实现。
1、教师的教态美
培根说“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比容貌的美更高,体现了美的精华。要实现课堂上美育教学,教师的教学状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状态美,包括教师的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的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教学状态美体现在教师的衣着得体,亲切自然,热情大方等方面。因此,美的教态,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而且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的语言美
于漪说过:“为了让学生能较为迅速地掌握祖国地语言文字,我不仅钻研教材教法,而且下苦功夫锤炼自己地语言。”因此,注重教师地语言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会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教师的语言美,不但体现在使用规范和文明的语言,而且更体现在具有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一定的幽默、风趣等方面。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现直接给学生提供“母语审美的样板和规范”。教师的语言美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而且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3、教师的板书美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根据,它不仅记录了教学内容的精要部分,而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仅有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板书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艺术美讲究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美学与美育》告诉我们的:“美的形式往往会与人的情感相契合,人在观赏时,情感不但受到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在激发中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板书,让和谐美观的板书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让和谐美观的板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让和谐美观的板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营造课堂教学审美氛围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展示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美育是否成功,还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审美氛围。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审美氛围?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营造和谐优美的环境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从广义上说,环境也是一种课程,它没有书本,是一种潜在的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是让环境成为隐性教育,发挥潜移默化、影响人、陶冶人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应是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不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且和谐优美的环境使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2、利用教材中美的因素
对于利用教材中美的因素这个问题,我们就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阅读教材中,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历来脍炙人口,融入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等,可以说,是一个美的世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美不胜收,就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也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挖掘美的因素,实现审美教育。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体现出多种美来,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开阔美”;“山舞银色”、“原驰蜡象”的“动态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美”等。
又如,茅以升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它不但合乎规律性是真,合乎目的性为善,而且形式的美。作者把“中国石拱桥”的造型表现得很秀美,正如唐朝文学家张鷟说远望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通过分析美的因素,不但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开阔审美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写出形象优美的说明文,让学生学会作文。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提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思想。在教学中,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色彩、背景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把教学重点难点简化、易化,而且富有形象性,把学生带进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注重延伸课堂教学
延伸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发展,也是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有力支撑,使课内外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育不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事实上也不可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受到课堂的局限,这是由语文学科及其教学特点所决定的。就中国古代诗歌教学而言,涉及的内容丰富,可以说,这些诗歌都是建立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不但意蕴博大精深,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如果让学生仅仅局限在课内的学习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是“杯水车薪”,很难实现审美教育目标。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加强阅读活动的展开,提供优秀的诗歌和具有一定阅读指导价值的资料,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建构学生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知识结构。这样,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一定要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积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创设多姿多彩的课堂美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