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论文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原因、对策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论述,与同仁一同探讨。

   关键词:主体性 高中政治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在课堂上,老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是很理想。多数的政治课堂,变成了学生接受式的课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即使是偶尔出现的新课改展示,也脱离不了老课程的窠臼。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就是负责教的,学生就是负责学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我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2、应试教育的“如影随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学的评价机制往往以成绩为准绳,成绩决定一切。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教师往往采取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从事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毫无疑问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再加上教师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既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如履薄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教师认为学生自己学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漫天飞,久而久之学生就只会听老师讲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与否是其主体性发挥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有极大的“功利性”,学生为了高考而不得不重视,而一旦不考则早早把它扔掉了,因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问题的解决之道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从而一直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诚和谐的新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才能促进学生参与交往;只有学生参与交往,才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其次,要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向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生”上,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激发、引导和促进下,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增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第三、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学生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

  2、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1)在导入新课时,精选教学资料,巧妙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学起点的材料,既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具有“导学”功能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又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我通过让学生去找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产品名牌和印象最深的广告词,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仅仅是广告词吗?一个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名牌长盛不衰?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则材料:老字号企业王麻子剪刀、国美公司、海尔大铁锤的故事等相关网页或资料,然后设问:“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2)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相互合作中钻研,在探索过程中有创新

  A.在探究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要有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策略,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

  在学习《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目标、功能以及入世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很头疼,缺乏相应的背景资料,内容空洞难以理解,很难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为“入世”条款做了怎样的承诺,“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其次,了解本市经济的基本概况,尤其是结合本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我们的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引进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政治小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问题。

  B.在互相启发研讨中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坐同桌的学生发挥各自学习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互相研讨。二是小组合作互研,以4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实话实说”法、讨论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C. 在探索中创新学习

  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质疑求新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利用新课本中有关相关链接、探究活动模块设计质疑;b.引导学生对所学前后知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c.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d.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感到十分困惑,纷纷提出问题:“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很尖锐的问题,将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我就分组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许多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如下:1)适度消费是量入为出,不是赶时髦,盲目攀比;2)“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必须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相一致3)青少年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除各种消费误区,摈弃各种不科学的消费心理,不随波逐流、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不超前崇洋、不情绪化、倡导绿色消费等等。由此可见,由学习质疑、释疑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3)归纳梳理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

  同样,经过上述诸环节后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而不成系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教师要努力做的。

  (4)检测反馈,反思矫正,使学生明理笃行

  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能力测评,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

  明理笃行是政治课的重要教育目标,也是本教学方式的最终价值取向。

   参考文章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3~2008.1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