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对促进师生关系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对促进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间、学生间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教师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只有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彼此欣赏彼此接纳。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常常与他所指导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其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其实是有很多想法的,试着去倾听学生,引导他们,给他们表达想法的机会。学生开始喜欢和老师交往,愿意同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许多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教师学会欣赏学生,有了更多机会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而不仅仅是分数或班内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起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研究性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用综合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很当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并运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涉及几种或多种学科的。我们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必竟是单一的有限的。我们的教师可能不会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同时为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对跨学科知识有所了解,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积极开掘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地进行准备,在活动中,学生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尽管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是在活动中还会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尽可能地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篇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六大目标特别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要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要防止成功后的骄傲。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是个性格十分坚强的人,从一个杂工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成功也往往依赖于人的性格。积极、坚强的性格是产生人的创新能力的保证。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人类通过观察自然去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立足于大自然。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也就是说,发现、发明和创新一般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去探究问题。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实践,可以获得创新能力。李时珍尝百草而著出世界药典《本草纲目》。居里夫人经过四年若干次的实验,才提炼了镭。现在,我们在中小学科技课中看到,学生对参加科技创作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背课文和公式。有些学生在野外活动或校内文体活动中,显示了很强的组织创造力。我们提倡因人而异,就是希望在实践中让各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今天我们的中小学一定要开设第二课堂,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小结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它给每一名同学带来了自主学习、发展特长、锻炼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同时也给每一名教师的学识、能力及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我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欢呼,就因为它能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时时、处处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