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 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所以,一个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所以,一个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由于数学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应该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1.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运动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比如,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拳头的周长与脚长的比使1∶1;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1;体重与血液的重量的比是13∶1……,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数据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只否适合你穿;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你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你称称自己的体重,马上可算出来。
2.数学的规律性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这些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再让学生去度量验证,连猜数次,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很好地利用。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1.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有可能不会感兴趣的;反之,倘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感召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试图解决它,所以,课堂上应该根据该节课地内容,精心、巧妙的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年、月、日》(三年级下册)时设计话题:我们班大多同学过了九个生日,只有小明只过了两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造成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起学习新知识地强烈兴趣。
“好胜”也是小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自我表演,希望自己超过别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把辩论和竞赛引进课堂教学。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老师要平等地参与辩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露。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各种竞赛,颇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竞赛引进课堂,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个章节学完后,可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竞赛,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该章节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当然,题型要丰富多彩,题目要难易适中,计算量不要太大太繁,要有技巧性。要适当分组,公平记分,当场记分。这种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3.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是学生增强自信并原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竟争对手。通过作业批改,回答问题,课堂小练习,课堂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数学教学的坡度和进度。同时,根据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对于那些达到共同要求还有余力的学生,可设计多种拼、折图形求周长等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做,尽量施展他们才能。对那些能力有限的学生,要求只做基本题,让他们也能“摘到果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克服一定的困难获得成功。这样,再加上老师的热情鼓励、中肯评价,学生往往会学习兴趣倍增,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更努力、主动。
4.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和教学的高度抽象性发生了矛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要通过实地调查、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图标展览和语言描绘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提供充足的感性知识。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可要学生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上课时在讲清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放平,成为一个组合图形,动手量出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多种方法计算表面积,再通过比较、归纳,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为了灵活的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电脑课件等多媒体设备。为了收到最理想的效果课件设计要简捷明快、优美形象、令人赏心悦目。当一个优美的几何图形在屏幕上平移、旋转、对折、变换,清楚地显示出它的内在性质时,学生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分散了知识难点,学生学习比较容易了。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练习题的设计来增进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果一位厨师每天都为他的同一批顾客做同一种饭菜,那么,顾客们就会感到食而无味,不感兴趣。数学教学也一样,所以教师一定要增强改革意识,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对于那些接近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旧知识联系密切,规律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要充分利运用新教材;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也应该帮助学生分散难点,设置坡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从发现,尝试中找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练习的形式单调、呆板,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形式多样化,每次练习要做到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层次清楚。小学数学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类练习:概念性练习、针对性练习、类比性练习、趣味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题目设计要新颖,要有独到之处,要贴近学生实际。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必须为之付出大量心血。但只要着意点拨,潜移默化,就一定能使学生激起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吕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种策略》,载《现代教学》2008年第4期;
2、许桂花:《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载《教育革新》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