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设计 第2页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 第2页
问题三、不能很好地进行课时划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很多课都需要二至三课时完成,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降低知识密度,尽量组织学生的体验活动,如四下四单元第二课《从烽火台到互联网》,这一课如果教师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密度就相当大,既要讲古代通信又要讲现代通信,还要展望未来的通信,如果用两课时完成,教师就可以多设计一点学生参与的体验活动。如可以设计一些将学生带入历史情景的活动,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古时候人们的通信方式,从而悟出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地理环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利用水、火、声、飞禽、牲畜等来进行通信,从中也体现了古代人们观察和利用大自然的智慧。
问题四、不能依据目标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为:引入的课程资源不丰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典型,教师不能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加以综合。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大多数老师还缺乏上好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客观原因是品德课教师大都是语文课教师兼,又是大班教学,老师的教学负担很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钻研教材,再加之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资料和开发课程资源,由于资源的缺乏,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受到一定限制。
那么,如何依据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认为,首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备单元。弄清单元主题目标的指向和单元内容包括的各种目标元素和内容元素。如《通信与生活》这一单元主题涵盖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社会常识教育、品德教育、历史教育、法规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而根据单元主题指向的内容,其中的教学元素包括了各种通信方式及其特点、通信礼仪、通信法律法规、通信发展史、大众传媒、获取信息、信息辨别力等教学元素。教师还要了解本单元共安排了几课,每一课各包括了哪些内容元素。编者将这些课文编排在一起,其总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第二、备课文。根据单元目标,教师要弄清本单元各课的目标与内容,搞清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每一课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它与单元主题和目标是如何对应的。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承接的还是并列的。如《通信与生活》这个单元,各课之间就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出这一逻辑关系。同时,确定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后,还要确定出这一课应当划分成几个课时来上才恰当。

第三、备学生。要分析和思考学生与课文目标与内容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一课是经验性课程,还是知识性课程?可利用学生哪些生活经验,学生有哪些间接经验,应当让学生获得哪些间接经验,应当让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备了学生后,教师还应该回到教材上,看看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可用资源,哪些资源与学生情况不符应当删去,哪些资源应进行恰当的补充。
对于按单元编排的课,教师在上课时,要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用目标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导课时要做到根据目标设计引人入胜的开课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要注意依据目标让教学波澜起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参与性、体验性。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紧扣目标,特别是在学生的活动之后,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往目标上引导。同时,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个别单元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情,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对单元中的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一些是并列关系的单元,也可以调整内容,换课次进行教学。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准确定位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然后再根据目标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单元编排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时才不至于跑标,才能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