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萨文写的《少有人走的路》全集一书,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这是一部独特的心理励志杰作。这次读书,固然有点走马观花,但是,看得还是很过瘾,我整理其中“如何有了奋斗目标,就要立即行动”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共享!

  书中指出,制定并“牢记目标”是成功的基础。有一句英国谚语是这么说的:“对一条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好比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的方向,航海远行的人必须明确目的地,才能在它的指引下乘风破浪,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自己的行动目标呢?

  第一,目标必须明确。目标明确,有助于行动者真正清楚自己将做的每一步:为什么这一步必须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如此,我们会有做事情的条理,不至于盲目。否则,就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换句话说,只有明确了行动目标、工作和生活目标,我们才能明确每一步的目的,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激情,去努力实现它。

  第二,目标必须远大。订立目标是有学问的,可以学学毛泽东的方法,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分析自己的目标。首先从战略层面,我们所确定的长期目标必须远大,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有超前性。在战术层面上,确定短期目标时,我们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用心努力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

  第三,目标的挑战性与可行性。订立目标的时候,要兼顾可行性和挑战性。对于年轻人来讲,不基于现实考虑,好高骛远,结果确立的目标没有实现,奋斗失败。究其原因,所确立的目标,可能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严重偏离现实,最后惨遭失败。因此在订立目标时,必须要有很强的可行性,目标必须务实,不能遥不可及。同时,目标也不能过于简单和容易。当然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但如目标过于简单,就很难对未来产生重要的意义。

  第四,目标必须具体。其实和可行性是相关的。如目标过于笼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具体的方针政策很难落到实处,目标实现与否,也难在实际行动中客观体现出来。所以目标必须具体化,落实到每一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去努力实现它。

  有了奋斗目标,如何去实现它呢?应该激励自己,付出艰辛的行动去百折不挠的实现他,要拿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即使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失败,也要在爬起来,继续向着它奋斗。如果我们每次树立目标后,尝试一下失败了,就回头离开,或者做事拖拉,那么,我们有可能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做事拖拉是怕困难,做事拖延的习惯很多人都有。也许我们会找出各种原因,为我们应该做但又拖着没做的事情当借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拖拉不能使事情自动解决,反而会因此产生压抑、自责、后悔、自尊心下降等负面的感受。

  一般来讲,以下两种情况最容易出现拖拉现象:一种情况是我们认为事情很简单,很容易完成,于是便将这件事拖下去,直到最后期限才去做;另一种情况是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把握,感觉困难,于是迟迟不肯行动。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拖延,都只会把事情变糟糕。要想避免对于简单事情的拖延,列一份合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这件事对你来讲是重要的,就要优先考虑完成,而不要因为它容易做就往后拖。当然,把简单的事情分割,然后将每一小块任务穿插在你的日程安排中去完成,也是不错的方法。

  那些因为害怕困难而拖延的人,他们想象中的困难远比实际的困难大得多。比如,一个因为觉得上新机困难而迟迟不肯准备跑路条的人,通常他们试图通过拖延来逃避,或者希望能够在等待中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果出现。而事实上,拖延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外,对于解决事情是毫无帮助的。

  要想克服这种拖延,首先必须认识到绝对的完美是不可能的,你现在的行动和接下来的行动会决定事情的结果,拖延只会让结果更糟糕。其次,可以将困难的任务分解,你会发现,让你感到的困难绝对不是整个任务,而是任务中的一部分,然后,马上去攻克它。之后,你会惊奇的发现,让你深感不安,不断拖延的事情,实际上你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你一旦有了目标,还要用热情去追求它。发明家爱迪生是一个成功典型的例子,他以炽热的兴趣追求他自己所定的目标。爱迪生的重大发明很多,他最终成功了。他是伟大的发明家,他的秘密在哪里?其中之一是,它具有设定目标的能力和追求目标的热情和专注,加上丰富的想象和智慧,还有就是面对失败,鼓足勇气,勇于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他把生命献给了他的目标,并从目标获得生命,直到“空气中发出了电火花”。

  最后,书里说的一段话我很喜欢,就是有了奋斗目标,心动不如行动。一旦你坚定了目标和信念,就要接下来24小时了赶紧行动起来吧。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必须鼓起勇气,勇敢的承担起我们应该要肩负的责任,而不再是寄希望于他人,寄希望于时间;勇敢的面对困难,我们将战胜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我们就看到人生的更高层次。我说,朋友,有了目标之后就要立即行动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悟,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