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在读本科生焦虑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第3页

大三在读本科生焦虑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第3页
对于如何排解焦虑的回答,不管是有焦虑状况的人还是没有焦虑状况的人,他们的排解方式居然比较接近。表现在数据上为25%的焦虑者倾向于上网、打牌、购物等,与此相当,37.98%的非焦虑者也会选择此种排解方式;接近一半的人(包括焦虑者和非焦虑者)选择“向同学、朋友倾诉”这种排解方式。这表明,焦虑的排解与其交际范围与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只有很少比例的人认为自己会向家人倾诉。调查中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是不管是焦虑者还是非焦虑者,他们都没有向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倾向,下面我们将做详细分析。
3.4 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
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严格区分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差别,以为做心理咨询的人有"神经病"的嫌疑。不少学生对做心理咨询有误解,有了心理问题宁愿自己消化和忍受也不愿意去咨询。在问卷调查23题中,竟然没有一个人选择向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大部分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中心平时每天大约只有一两个同学前去咨询。
3.5  引起大三学生发生焦虑的首要原因是考研和就业的选择问题。
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本科阶段的生活已接近尾声,所有的人不得不为以后的人生做一个规划,此时摆在大部分人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考研和就业。在这个阶段,他们必须做出一个抉择,一种取舍,选择其中任何一条路都有他的理由,同时在选择了一项的同时也就不得不放弃另外一项。事实上虽然经过了三年的专业学习,但是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干什么,怎么样取舍才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规划有利,此外还得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这个阶段的选择问题成了影响大三学生焦虑的首要因素。
3.6 大三学生发生焦虑情绪的第二大原因是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由“统包统分”走向“双向选择”和“自由择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尚处于结构调整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平稳,城市工作岗位增加相对放缓;人才市场不够完善,用人机制、供需渠道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都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面对新的就业形势,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环境有别,个体素质差异,就业压力对有些大学生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困惑,甚至导致焦虑症状。[5]
调查发现,大三学生之所以成为“就业压力大户”,九成以上是被不良预期所左右。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对就业信息掌握不全面甚至负面,比如经常从学长那里听到求职受挫的经历,大三学生对就业的预期往往倾向于消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担心薪金过低等,处于干着急的状态。相对而言,大一、大二学生离毕业和就业尚远,感觉就业压力的人数相对较小。大四学生则因为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慢慢积累了一些求职经验,看待就业问题也更为全面,不再战战兢兢、担心焦虑,而有些大四学生还可能提前找到工作,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得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所缓和。
3.7  SAS测出具有焦虑状况的学生排解焦虑时间比较长
大部分人认为当自己心情处于低谷时经过几小时就能调整好心情,摆脱坏情绪的困扰,但是16.67%的SAS检测为焦虑的学生认为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排解掉焦虑,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状况,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这种状态极可能导致强迫、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大三学生正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转折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高校招生分配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使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激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调节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提炼的是优秀的心理品质,心灵的养育需要育人环境中各方面的人共同参与。因此,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开展心理咨询外,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焦虑,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作相应的工作,比如举办相应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心理咨询机构等。当然在开展这些工作时应该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要让学生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收获。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形式,更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
2、引导大三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抗挫折能力 
调查得出影响大三学生焦虑的首要因素是考研和就业的选择困惑,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具体分析,分析他们的长处和劣势,了解他们目前的想法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打算,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给他们提示,为他们做出正确的抉择提供依据。
大学生在抗挫折、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明白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的道理;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他们消除压抑,使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对于考研、就业等的悲观失望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法帮助大三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3、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环境包括:一是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次序和公共卫生、同学间互相合作、互相尊重、正常交往等;第三是校园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育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绿化、美化、建筑风格、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情感的困惑与恋爱的危机,始终是诱发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对于成熟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生理与心理现象,大学生一方面应鼓足勇气,向家长、老师以及专业人员请教,另一方面应积极参加学校设立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健康课程,以便及时消除因对一些生理与心理现象的困惑而导致的心理压力。面对失恋的打击,大学生应学会理智的应付,如积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事其他事情如找朋友倾诉、外出旅游等以冲淡心理的压力与痛苦。同时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调整自己的爱情需求,结合自身的条件,定位自己的爱情目标,以结合自身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