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烈士主题班队活动策划

清明节祭烈士主题班队活动策划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三、清明节的来源(学生说,教师补充)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学生说,教师补充、总结)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3)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荡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为秋千,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其实,还有斗鸡、拔河等活动,但随着岁月的交替、社会的发展,一些已经被淘汰了,有的留存至今,只是赋予了新的内容。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回想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情景,按照顺序说一说。

  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作为一名瑞安人,我为我们的革命先烈而骄傲。(同学分别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诗歌和名言)。

  4、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今年的清明节,第一次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这三天,你准备怎样过更有意义?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讨论,组长集中大家好的意见,写在纸上。

  五、活动总结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随着新的法定节假日改革方案的实施,今年的清明节第一次成为了法定节假日的传统节日。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六、提出希望

  1、与家长一起开展“一朵黄花祭忠魂”活动

  2、关于本次活动写一篇心得体会或以“凭吊先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瑞安市部分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简介

   林去病烈士(1905-1932)

  林去病,原名宝康,字季平,1905年10月16日出生于瑞安县城区西门街。1923年夏,瑞中毕业即到温州大同女子小学任教。鉴于外侮日亟,内患频仍,他认为只有唤醒民众,推翻黑暗统治,才能拯救祖国,洗刷“东亚病夫”耻辱,因此取名为“去病”。

  1925年秋,林去病经郑恻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温独支”主要成员。1926年7月,林去病提议将进步组织“中山主义研究会”和“宏文会”两个组织合并为“瑞安民社”。林去病亲自起草《瑞安民社宣言》。1926年11月,成立中共瑞安特别支部,林去病任支部书记。1928年初,林去病被任命为中共瑞安临时县委书记。他以桐浦小学教师为掩护,把北区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展农会,开展平粜粮食的闹荒斗争,组织农民武装,发展党员,建立了北区农村支部。

  1929年4月,林去病任宁波市委书记。不久后被捕。因敌人不明其身份,被判3年6个月徒刑。林去病在将要刑满出狱时,被同监叛徒出卖。1932年5月12日,林去病英勇就义。

  蔡雄烈士(1907-1927)

  蔡雄,字思牟,1907年出生于瑞安海安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温州地区青年学生运动领袖。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在温州英勇牺牲。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所推动的国民革命高潮的影响下,蔡雄开始注意政治问题,投身于社会活动。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不久,蔡雄就由“温独支”负责人郑恻尘介绍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浙南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1926年,蔡雄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温独支”成立后的两年多革命活动中,蔡雄和郑恻尘、戴国鹏等几位主要领导骨干,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温州随之发生了“四·一五”“清党”事件。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蔡雄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斗志,他和留在温州的“温独支”其他成员一起转入地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创办油印小报《照胆报》。该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行,好似一把犀利的匕首,刺入了反动派的胸膛。

  1927年5月18日,蔡雄不幸被捕。不管敌人如何严刑逼供,他仍然一身傲骨,视死如归。5月23日深夜,温州学生运动的领袖、优秀共产党员——蔡雄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了。时年仅20岁。

  姜叶永烈士(1920-1949)

  姜叶永,1920年出生于姜山村的上姜(现属曹村镇)。1941年11月间姜叶永参加了共产党。经年累月的战斗生活锻炼了姜叶永,那时同志们都喜欢叫他“生胡姜”。在南区,打反动派几乎都有“生胡姜”的份儿,加上其他几名著名的同志,反动派真乃闻风丧胆。

  1947年8月,瑞安武工队扩编为浙南第一县队,姜叶永是县队的主要骨干之一。1948年8月,县委从警卫队中抽调人员另外建立武工组,姜叶永任组长。以武工组为主担任出击任务。1949年3月,浙南地委正在召开扩大会议,为了加强警戒,分散敌军注意力,县委指定警卫队队长项永来、指导员戈文碧和姜叶永三人组成行动委员会,将部队开往五云山相机活动。3月18日晨,在一次战役中,姜叶永率先冲下去,打完一夹子弹,在换夹时,被一颗子弹穿喉而过,英勇牺牲了。

  戴其钦烈士(1954-1985)

  戴其钦,1954年12月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祖父戴树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温州地区最早的党员和温独支的领导人之一。

  1985年12月18日下午3时5分,鲍田乡鲍三村浓烟、烈火直窜上空,房屋在燃烧,砖瓦在崩裂,无情的大火在村民戴岩林等4家住宅蔓延。火,威胁着4户20人的生命;火,吞噬着人民的财产;火,借助风势不断地向四周扑去。就在这时,住斜对面的裁缝个体户戴其钦听到呼救声。“不好!戴岩林家起火,他家可能没人。”他毫不犹豫地把剪刀随手一扔,连袖套也来不及摘下,箭一般地冲去。

  与他一起救火的人眼看情势危急,就对他说:“其钦,已经不行了,我们撤下吧!”可一心想扑灭大火的戴其钦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安危,咳嗽着说:“你先下楼吧,我熟门熟路,马上就来。”他灵机一动,用手敲碎南面的窗户玻璃,向窗外抛出一切可以抢出的家具、衣物……

  突然,他发现隔壁房间里有人,原来戴岩林还在抢搬东西。戴其钦一个箭步跑到岩林身边:“大叔,赶快离开险境!”戴岩林见其钦衣服浑身着火,叫其钦先走。戴其钦果断地说:“我年纪轻,不要紧,你先跳吧,我会有办法。”说完,用力把戴岩林推出窗口。接着,一股股呛人的浓烟向戴其钦扑去,他再也支撑不住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倒在熊熊烈火之中。

  为了表彰戴其钦同志舍身救火的英勇事迹,1985年12月30日,鲍田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作出向戴其钦同志学习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称号。

  林金龙烈士(1962-1985)

  林金龙烈士出生在咸芳乡叶山村,他虽然只活了23个年头,但是短暂的一生,闪耀着生命的光辉。83020部队党委报请上级党委批准,给他追记一等功。

  1985年3月10日凌晨,老山前线,一切笼罩在黎明前黛色的浓雾之中。林金龙同志率领七班战士担任向一六六前沿阵地上送弹药、下运伤员的战斗任务。

  守卫在一六六高地的是83020部队的尖刀班。为了尽快把弹药送到一六六前沿阵地,他们冒着雨点般的炮弹,不顾山高、林密、坑坑洼洼,跑步前进。突然,在轰隆隆的爆炸声中,夹着一种由远而近的尖叫声,林金龙大喊一声“卧倒!”一颗炮弹就在林金龙同志身边炸开了,林金龙头部、颈部、腿部多处负伤,血流如注,倒在血泊之中昏迷过去。同志们发现班长负伤,迅速围拢来替他包扎。当他苏醒过来,推开战友:“别管我,赶快把弹药送上去。”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当他再次醒来时,意识到自己左腿重伤,他夹起弹药,用双手爬行向前沿阵地前进,当他爬到一六六高地时,已经是下午2时。他每爬行过的一寸土地,都洒下了鲜红的血。

  尖刀班的战士,看到林金龙的脸如同一张蜡纸,嘴唇起了无数小泡,一个个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林金龙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一元钱,交给洪排长,“这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声音是那样的微弱,但是,这一元钱包含了英雄战士对党的一片无限挚情。由于流血过多,林金龙同志交上一元党费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壮烈牺牲了。

  陈卓如烈士(1904-1932)

  陈卓如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市塘下镇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农家。1925年入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是“温独支”成员之一。

  1927年初,陈卓如根据党指示返回驮山,和瑞安“温独支”成员林去病取得联系,建立驮山农会,实行“二五”减租,并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先后建立驮山、沙渎等中共支部。

  1928年4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的工作计划,陈卓如创建了瑞安第一支农民赤卫队——驮山农民赤卫队。陈卓如为队长。它的诞生显示了农民主力军的重大作用。不久,由于人员扩充而扩编为塘下农民赤卫队。

  1930年5月,瑞安红军游击队成立,陈卓如为队长。5月9日,陈卓如率瑞安红军游击队500多人,编入红十三军独立第一团。不久,陈卓如协同柴水香率红军游击队在永嘉、瑞安交界的山区进行游击活动,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创建游击根据地。

  1932年春节前夕,约集叶廷鹏、黄先河、徐岩夏等前往北港渔塘陈阜家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浙南委员会,分工陈卓如负责筹建新的红军游击队,任军事指挥员。不料2月24日,陈卓如在返乡购买武器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时年28岁。

  竺忠定烈士(1924-1942)

  竺忠定原籍舟山定海。1924年出生于一户清贫家庭。1936年8月,迁居瑞安城关。

  1937年8月,他加入瑞安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参与救亡工作兼城区儿童团团长。1939年金世雄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忠定任中共城区工作委员会宣传科长。4月,他帮助在瑞安政工队中建立党支部。5月,又在城区社会青年中建立党支部。7月,他撤离城区入伍,在瑞安基本地区工作。12月,浙南特委调他到平阳县委武工队当文化教员,在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领导下,活动于平阳、瑞安(大峃)边境。

  1942年2月26日,忠定不幸被捕。3月7日下午2时,忠定从水头区署押解到腾蛟龙尾乡薛林村大峡岭头,在上千名壮丁面前,惨遭枪杀。忠定临刑不惧、大义凛然、从容壮烈牺牲,时年才19岁。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