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旅游地理实习报告
韶关旅游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11月24日至27日,我们在谢**、李**、邓**、谢**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在韶关市进行相关的旅游地理学野外实习,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加强我们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我们野外观察和操作技能。
实习路线及时间
(24日)南华寺、马坝人遗址→(25日、26日)丹霞山风景区(包括长老峰、翔龙湖、阳元山三个景区)→(27日)梅关、珠玑巷
实习内容
一.有关韶关市旅游地理的相关问题
1.旅游发展背景条件
(1)经济条件
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原料生产基地,也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同时,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并朝商品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优势明显。根据韶关市近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韶关经济发展加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文化条件
韶关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并且充分体现在其旅游资源方面。这里既有令世界折服的地质文化所在丹霞山,又有广府民系渊源的姓氏文化珠玑巷;不仅有精辟的佛教禅宗文化,还有体现人类进化历史的石峡文化。加之,韶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异的民族文化更为韶关增添了风韵。在悠久的文化背景熏陶下,韶关历代名人辈出,使得其文化愈加深厚,加强了其旅游吸引力。
(3)资源基础条件
韶关市作为粤北旅游中心,是广东省内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味最高的地区,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交相辉映。在我们实习的景区(点)中,有国家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有佛教禅宗祖庭、六祖惠能弘扬南宗佛法的南华寺;古代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唯一的陆路通道梅关,还有广府人桑梓之地、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珠玑古巷。韶关的旅游业以丰厚的资源为依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后发优势。
(4)交通和市场条件
根据导游的介绍,韶关自古就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岭南地区最重要的陆路通道。纵观全市,这里有多条交通要线汇集: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以及106国道南北向贯穿全市;323国道东西向贯穿全市。以上这些要道均经过韶关市区。我国南北运输干线107、105国道分别经过市北部和东南部。此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S246省道及规划中的新韶仁公路,它们的建设完成将极大促进韶关交通状况。
在客源方面,以广东省内游客为主,省外游客则多为周边的湖南、江西、广西等地。由于韶关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客源市场基本稳定。
1.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韶关不仅是有着丰富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大多品质优良且极富文化内涵。总的来说,韶关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富集度高;(2)雷响多样,数量众多;(3)文化底蕴深厚;(4)资源级别较高,品质优良;(5)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以下就对这五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首先,是富集度高。这一点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深有体会,许多景点都大致在同个方向上,大大减少了我们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实习的效率。例如,以323国道为界,从西向东依次是南水狩猎场、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寺、珠玑巷和梅关;而从北向南以106国道文杰,又有金鸡岭红岩峰林、九龙十八滩、古佛岩、马坝人遗址及南华寺等。
第二,是韶关市的旅游资源类型和数量多。地处山区的自然条件以及多民族聚居区的社会背景下,韶关拥有生态、文化、科普、体闲度假等多种旅游资源,数量颇丰。
第三,文化底蕴深厚。韶关是一座文化城市,“韶关”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彩的文化,包括:①历史文化,即包括韶关的发展历史,又包括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遗存;②革命文化,韶关因其“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这里也发生了多次战役;③佛教禅宗文化,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南华寺弘扬南宗禅法三十六载,留下了精妙的禅宗奥义;④民族文化,这里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现着不同的民族风情。
第四,韶关现有丹霞山、南华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国家级旅游景区(点),省级旅游资源多处,这些资源大多有较为完善的开发和管理制度,资源级别较高且优良。
第五,自然与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在我们所见习的景点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丹霞山。以地貌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丹霞山风景区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样不容小觑。在丹霞山实习期间,我们不仅见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奇险深幽的美景,也领略了山中众多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岩庙和古山寨,尤其是那山寨和岩庙,比如锦岩寺和细美寨,它们都是依山势而建,充分利用了丹霞山的“险”,体现了丹霞山先民过人的智慧。
3.旅游交通状况分析
从总体上而言,韶关市的可进入性较好,内部交通较为发达。
韶关位于粤湘赣三省交汇处,是三省交通的枢纽地。作为南北交通要地,多条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经过。在此基础上,韶关市有开往全国各地的40多对旅客列车。同时,在市内交通上,公交系统较为完善,现有市内公交运行线20条并开通多条旅游专线。还有就是,韶关是武江、浈江、北江三江交汇处并且由这三江划分出三个区,这对于韶关发展游船业而言,是一大“地利”。
二.丹霞山
1.丹霞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作为此次实习计划的重点,我们25、26日两天都是在丹霞山景区内。第一天包括锦岩寺和长老峰景区,第二天是在阳元山和翔龙湖景区。先前我们已经看过大量有关丹霞山的资料和宣传片,我们的老师也是相当推崇丹霞山。而今我们终于站在了丹霞山的脚下,既不是图片,也不是影像!在所接触的资料中,丹霞山的特点几乎都概括为“雄、奇、险、秀、幽”五点,经过亲身观察和学习,我对“雄”这一点很难认同。相反的,对于王桂珍老师所概括的“险、奇、秀、幽、古”比较赞同。
*丹霞山的“险”
丹霞地貌山峰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赤壁丹崖随处可见,而丹霞山的上山之路往往就依附着这些陡峭的崖壁和岩石。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丹霞山景观的完整性,这些山路是直接从岩壁上开凿的且随着山势越加陡峭。在登往阳元山顶时,我们右靠崖壁,下临深渊,从60°到90°的路段比比皆是,不得不佩服那些开凿了这些山路的工人们,登山不可忘也不能忘挖路人!
“不是华山,险胜华山。”“险”往往意味着它是一个天然的屏障,而人类则非常善于利用这一恩宠。在阳元山顶,我们看到了导游口中的土匪窝—细美寨,整个山寨完全是以山势而建的,相当险要。从细美寨下望,只见陡峭的崖壁和茂密的森林,让人心生畏惧。
*丹霞山的“奇”
丹霞山的垂直节理和水平岩层,经过不同程度的流水侵蚀、风化、崩溃等作用,形成了众多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岩石和山峰,它们或是似壁、似堡,或是似人似兽或似物。这里有不经想象即可认出的僧帽峰、茶壶峰、阳元石和阴元石,也有让专家学者找不到合理解释的、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龙鳞片石。丹霞山的奇山怪石之多,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来丹霞山时,导游介绍说,桂林山水是必须是带着七分想象去看的,而丹霞山则恰恰相反,它是“三分想象,七分像景”,足见大自然赋予了丹霞山何等精致的美景。
在丹霞山的第二天,听闻丹霞地貌的有名学者黄进教授将在韶关学院进行一个相关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黄进教授提到,阴元石并非是因流水侵蚀树状洞穴而成,而是风化作用。这让在场的我们着实糊涂了,无论是从资料上、从说明牌,还是谢书记的解释,都表示是流水侵蚀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询问了老师并做了思考之后认为流水侵蚀的可能性远高于风化作用。
*丹霞山的“秀”
丹霞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南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在面积为29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内,我们随处可见繁荫似锦的大片山林交织在拔地而起的山峰中,静静流淌的涧涧溪流,为丹霞山的美增添了一分秀气。从锦岩寺下眺,锦江水秀,纵贯南北,两岸夹峙的山峰和茂密丛林倒映在江水中,丹霞碧水,秀丽而雅致。
*丹霞山的“古”
丹霞山的“古”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久远。这里有八千年前浈江“鲶鱼转”新时期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迹,有百越族先族流传的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也有四千年前舜帝南巡登韶石山时奏邵乐而后有韶州的佳话。其二,是丹霞山的开发历史悠久,最早开发的锦石岩,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第三,是丹霞山保存了大量从南宋到近代的各种摩崖石刻及古山寨、古寺以及古遗迹,向世人展示着丹霞山悠久的旅游文化。
*丹霞山的“幽”
一方面,沿着裂隙和垂直节理发育的谷地多具有狭窄深幽的特点,同时在亚热带气候下,丹霞山呈现一派山高谷深、枝林繁茂的清幽景象。从翔龙湖往出口时,我们仿佛越走越深一般,出去偶尔的谈笑声一切是如此宁静,即使是走向出口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在景区建设上严禁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和建设项目,使得丹霞山没有工业的污染、没有繁世的喧嚣,有的只是静静的炊烟和安怡的田园生活。
2.丹霞山风景区生命周期和旅游规划的分析与评价
关于丹霞山风景区生命周期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参考了暨南大学的文彤老师所作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生命周期解析》一文。文章将丹霞山的生命周期归结为七个过程: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复苏阶段以及丹霞山现在所处的新生命阶段。从宗教朝觐圣地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国家地质公园到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风景区的生命周期进程既有一般旅游地的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其具有的高级别科研和观光价值以及世界地质公园名号的影响下,现今的丹霞山正处于新一轮的生命周期进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吸引力,丹霞山现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若这次申遗成功,对于丹霞山而言,无疑是它保持吸引力、延缓生命周期的重要动力。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是,丹霞山的旅游发展始终是处于生命周期进程中的,它只可能被推迟或是加快,而不可能停止。因此,必须不断通过加强管理、深化规划开发工作,充分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以及品牌建设和宣传工作,丹霞山才可能继续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首先明确了景区的范围和规划期限,明确的地理界线是丹霞山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的基础。此外,也对景区的规划原则、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作了明确的界定,这里不再多言。
在景区的分区和功能方面,预备分成两带、五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功能划分和景观特色。将功能或景观趋于一致的景点进行合并,一方面有利于游客根据自我喜好开展各种特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它将促使景区的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为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现今丹霞山正处于第一期规划,其中存在有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丹霞山旅游开发和当地居民的关系上。在车上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景区内一些居民相当不欢迎游客,不喜欢他们在村子里游览。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居民对游客多持一种不欢迎甚至厌恶地态度,尽管旅游开发富裕了他们的生活,但开发过程中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没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开发中,丹霞山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科学地解决开发与居民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