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高中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教育科研促常规教研、常规教研促常规教学的工作思路,抓教学常规,抓教师的有效教学,推进我校的特色优质课和高效课教学的发展;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积极发挥年级组的行政管理、学科组的业务引领作用,继续搭建教学管理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育管理品位。为此制定如下计划:

  一、 奋斗目标

  (一)有效教学长足发展

  教务处力争立足课堂,以九年级的复习课为龙头,体现“有效复习”;八、七年级结合各种课型“晒课”加强有效教学管理。

  (二)教学质量争创第一

  九年级的教学质量确保全县第一,中考升学人数、升学率,占一中录取率、班均升学率第一。接近或达到2009年中考水平;特长生升学率达到20%以上。八年级发展保持可持续性,七年级习惯养成抓落实。

  (三)培养名师树立典型

  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继续推进教师基本功大赛系列活动、“晒课”活动、学科特色教学等活动挖掘教坛新秀。

  (四)校本教研深入课堂

  继续制定切实可行、有操作性、实效性的校本教研计划,及时整理各类教研活动记录,分类存档。

  (五)自主科研推动课改

  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课程改革与发展。

  二、指导思想

  (一)以“有效教学”思想为指导,唱响九年级的“有效复习”、“合作提高”的主旋律。

  (二)以“分层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有效推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教学面向全校、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开放,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增加课堂教学管理的透明度,激励教师的上进心,提高教师社会影响力。

  三、管理措施

  (一)教务管理措施

  1、实行“走动式”管理,使用好《青县二中教育教学管理手册》,工作日清周结,加强中层干部的管理与积极性的调动。

  2、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尝试改轴距排名方法为“个人单科轴距和班级总体轴距”相结合.

  3、推进“晒课”活动,继续举办本年度的第三论“晒课”活动,与县教研室的“十佳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等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4、建设学校资源库,非毕业班教师分工合作制作本学期的全部课件,毕业班教师编辑与复习课型相配套的“两考”试卷。

  (二)研修指导措施

  1、“向45分钟要效益”。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三遍诵读法”、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读教学法”和小学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研究。

  2、实施扎根于课堂的“微格化”教研活动。九年级开展“诊断—构建—训练”复习课型研究、七八年级开展“AB卷”分流教学研究、全员开展“说题”活动研究。

  3、进行立足本校课堂教学实际的三种校本培训。通过校报《杏坛新语》、优秀教师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叙事案例分析、录像课例分析、心理指导专家讲座等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4、狠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好课前备课和课后作业,以保证课堂教学学习的有效性,严格执行作业批改制度等。

  (三)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1、校本课程。规划好劳技课、阅读课、艺术课、健康课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综合实践。深入开展“盘古文化”等节日和纪念日的实践活动。

  3、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

  4、科研课题研究发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综合技术培训结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理论促教学发展,在实践中开展教育科研。

  四、月工作计划

  三月 核心工作: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具体工作: 1、讨论制定各种计划

  2、教研组工作安排

  3、教学常规检查

  4、校本培训

  5、中考研讨

  6、“晒”课

  7、课堂教学挡级评定

  四月 核心工作: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具体工作: 1、各年级晒课(全员式二级教学观摩、课例研讨活动)

  2、教学常规检查(备、批情况抽查)

  3、校本培训

  4、期中考试

  5、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与作业批改检查)

  6、教学资源库整理

  五月 核心工作:“晒”课竞技

  具体工作: 1、期中考试分析

  2、“晒”课

  3、校本培训

  4、县“教坛新秀”初选

  5、县“十佳教师”教学展示课

  6、综合实践活动——“盘古文化”

  六月 核心工作:期末教学研究工作总结

  具体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学生评教

  3、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与作业批改) 4、教师互评、师生评优

  5、教学资源库整理

  6、校本教研档案入档

  7、期末考试及质量分析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