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食品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工作,首先要从生产抓起。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农产品的食用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行业当务之急,也成了业内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在食用菌行业,有专家教授一直致力于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其次,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必不可少。农产品加工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毒细菌的污染和配料的超量、违规添加,由于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还是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的粗放,加工过程中设备、工艺操作和管理不合标准等问题比较突出。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极易带进有毒细菌等而产生新的污染,同时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的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盐、甚至“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等,为农产品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涉及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至关重要。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有了很大的改善,成功地保障了奥运食品安全。但期间也发生了一些毒奶、毒鸭蛋、毒蘑菇事件,食品安全工作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现在,食品安全事件还是不时发生。在百度搜索输入“食品不合格”,就能搜出食品不合格新闻,有初级产品的,有加工产品的,有添加剂、包装材料方面的,等等。
为什么我国还会有较多食品不安全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生产安全食品”这一安全文化没有内化成为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自觉行动。在暴利面前,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在执法部门的执法“空白”,在行业、部门的利益前,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行为。但内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使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人能够自觉地生产、加工安全食品,这还不能成为现实。现在,在加强执法,用法律来威慑之时,更重要的事情——按标准化的要求来生产初级产品和加工食品。因此,标准化工作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工作。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可以“关死”众多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口子”。流通领域的食品品质不发生改变(不乱加添加剂),笔者认为基本上就可以达到食品安全要求。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基本上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条件差,设施简陋,科技含量低。这种生产方式很难保证质量和安全。加上检验监督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加工、包装运输等设施落后,市场交易和运输方式处于初级状态,往往造成污染。我国食用菌产品无论内在品质还是安全,都与提升我国食用菌强国地位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产业的标准化。
那么,如何在食品生产、加工时做到标准化生产?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指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施应用的过程。笔者认为在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环节中,做好安全工作必须标本兼治,治本清源,让产品未生产前就已经处于安全状态中。这就要大力发展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加工。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处于标准化控制之中,食品安全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要切实加强对广大菇农的指导和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者来保证。只有不断地将安全控制措施内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针对当前农民群众中存在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欠缺等问题,要在继续开展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食用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制定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将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药品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菇农。
二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化催生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对它们的指导、支持和服务,督促其依法建立食用菌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健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三要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是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食用菌产品品牌,有利于增强生产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并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提高其从事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近年来,食用菌行业在发展优质安全食用菌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基地环评的认证工作,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对推进食用菌标准化、保障菌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必须把实施标准化生产,作为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中之重,尽快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建立严格的检验监督制度,使食用菌生产走上以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为主的轨道,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开辟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新局面。食品安全工作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现在有两部法律来保障,如生产、加工有标准化工作来保证(当然都要有过硬的执行力),我国的农业将会开创新局面!
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执行了13年的《食品卫生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与《食品卫生法》相比,《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监督、严格责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规范、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确立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了这些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在生命健康和经济生产都倍受重大伤害之后,大家的这种要求更加强烈。国家对于食品安全也愈发重视,不断修订、出台法律法规来保障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安全工作。三年来,我国主要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前者主要保障初级农产品的安全,后者主要保障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