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研总结 第2页


中学语文教研总结 第2页
如果语文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表演课,花架子太多,忽视对学生严格细致的知识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这样而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那么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难免混迹其中,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反思之二是:追求课堂大容量淡化了对基础知识的精雕细刻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现在的语文课普遍希望加大课堂的容量。即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多讲多练。于是,一篇活生生的课文被肢解为一二三四abcd若干道题目,文学作品失去了人文气质,演变成干巴巴的文字游戏。老师讲课也无须通过字、词、句、段、篇的赏析来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只须训练学生在ABCD的选项中去扑捉信息。
所以一节课往往印发多张练习,学生在题海中疲于应付,缺少理性思考的时间和精力。而老师也没有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雕细刻的讲解与传授。    
其实,语文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字法、词法、句法、段法、章法,我们的国学有自己的规律,是一门学问。要掌握这些知识,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精雕细刻的传授与学习,实在很有必要。要精雕细刻,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刀磨快了,就能大大提高砍柴的速度,以后砍的柴就多了。所以,拘泥于一时的所谓课堂大容量,而让语文课如水上浮萍,游离于基础知识之外,而企图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的教学方法,其实并不可取。 反思之三是:滥用多媒体忽视了老师的读写示范与对学生的读写训练 在现代化教学的驱使下,众多的“高、精、尖”多媒体技术争抢课堂,造成多媒体“过多、过滥”地机械重复使用。上课时,老师“板书不用动笔(用屏幕显示);范读不用动嘴(听录音磁带);讲解不用费力(由画面代替)”。
那种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听讲述一边看板书的“实效性”教学没有了。而学生也失去了走上讲台,到黑板上演示的机会。其实,老师边讲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传统型教学方法,是带领学生对课文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好方法,有时是多媒体无法代替的。
另外,老师表情朗读课文,是进入文章情境的最好途径。韩军老师把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称作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包括背诵。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试想,语文老师若失去了美读吟诵,一味依靠录音,将何以进入作者和作品的情感境界?进入不了这种境界,也就无从谈及理解课文,更遑论教好课文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