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迁址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3页
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象山县城区,与滨海学校现有校区相临,周边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社会条件及技术条件均能满足建设要求。
1.2.4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于2007年10月动工,预计2009年8月竣工,总建设工期23个月。
1.2.5项目建设投资和筹资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为7610万元,资金来源由宁波滨海学校自筹解决。
1.2.6主要经济指标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总占地面积 ㎡ 52640
2 建设用地面积 ㎡ 44089
3 总建筑面积 ㎡ 39680
3.1 教学一区教学楼 ㎡ 12011 5层
3.2 教学二区综合楼和行政楼 ㎡ 14205 4层
3.3 食堂 ㎡ 6598 3层www.751com.cn
3.4 学生宿舍 ㎡ 6616 5层
3.5 变配电房 ㎡ 150 1层
3.6 门卫 ㎡ 100 1层
4 运动场地
4.1 跑道 个 1 300米
4.2 篮球场 个 5 塑胶
4.3 排球场 个 2 塑胶
5 建筑密度 % 27
6 容积率 0.9
7 绿化率 % 35
8 停车位 个 15
9 总投资 万元 7610
10 建设工期 月 23
2项目的规划相关性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的规划相关性
2.1.1《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在《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健全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普及基础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高品质普及15年教育,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优化校园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用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设等项目。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动发展的格局。
2.1.2《宁波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宁波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为重的发展理念,着力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硬件建设为主向软硬件建设并重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建设20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全市累计建成20所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享受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比例超过80%;2010年,教育发展达到新的水平,教育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和全国前列教育体系形成新的格局,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化、优质化,达到轻负担、高质量。
2.1.3《象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象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象山县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中提到将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大力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段学校85%以上达到“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其他的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和装备基本达到《宁波市学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要》的标准。全县学校全部完成“校校通”,50%以上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网,城镇中小学实现“班班通”,每所中小学拥有2个以上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规划中还提到要全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升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满意度,根据全县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整合、改造等方式,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2.1.4《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根据《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各乡镇初中布局调整目标为通过调整,减少初中数量,扩大初中规模,消除薄弱初中,创建一批示范性初中。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初中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良好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初中高质量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次规划在倡导集中力量办学,扩大办学规模的前提下,确定初中规模为18班以上;高中(职高)规模为30班以上。对于第二、三层次的规划学校,应考虑规模效益,班级数适当放大。小学中学(包括初中、高中、职高)每班45-50人,一般按45人计。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扩大办学规模、解决用地不足的需要
滨海学校现有学生2382人,办学规模60个班级,其中小学2班(已停止招生,现有学生委托实验小学给予教育),初中22班,普高21班,幼儿教育16班。学校总占地面积140526平方米,建筑面积53171平方米。根据《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滨海学校的规划办学规模为初中18班,高中36班。由于学校现有用地过少,难以达到54班规划的用地标准。初中部的迁址扩建将会缓解学校用地不足的状况。现有的初中部资源划与高中部,将解决高中部建设36班办学规模的用地需求。迁址建设的初中部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上也将获得足够的发展余地。
2.2.2改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的需要
滨海学校现有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教育辅助用房不足,整个学校只有一幢实验楼,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师生生活用房欠缺且条件落后,学生食堂条件差,不符合省政府提供的住宿改造工程要求。体育场狭小,篮排球场不足,达不到6班配置1个的要求,运动场非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初中部的迁址扩建后留下的资源可供高中部教育设施的改造之用,解决高中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新建的初中部将会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与原有初中部相比,在教学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2.3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缓解招生压力的需要
“十五”期间,城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通过调整,校均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有所提高,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初步显示出布局结构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从城区的中、小学数量来分析,教育资源总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主城区很多学校在“超负荷”运转,从现状资料中城区现状初中班级平均每班51人,高于标准班级规模。现有的实验小学南首的一所规划初中用地让给滨海学校用于扩建初中部。其办学规模确定为36班,18班继续由滨海学校用来招收民办初中,面向全县招生。另外18班,用来招收该规划学区的初中生源,以公办方式招生,弥补城区初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缓解初中招生压力。
2.2.4促进学校发展、完善学校管理的需要
滨海学校现有学生2382人,办学规模60个班级,分学前教育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小学2班,初中22班,普高21班,幼儿教育16班。学校除学前教育部相对独立,初中部和高中部混在一起,以完全中学模式办学,教学管理难以统一,办学标准评估很难进行。滨海学校初中部的迁址扩建将改变初中高中混合办学的现状,初中部和高中部将相互独立,两这的发展空间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标准都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