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第3页

米通瓷,外国朋友则称它为嵌玻璃的瓷器。这一品种,是在同一件瓷器上,即绘有青翠欲滴的青花,又布有碧绿透明的玲珑(镂孔),二者和谐地融为一体,互相衬托,相映生辉。制作这种瓷器,是一门十分精细的工艺。制作时,艺人需先用小刀在泥坯上细心地刻出各式各样的镂孔,再填入玲珑釉料和配上青花纹饰,然后入窑焙烧。青花玲珑瓷为景德镇所独创。据文献记载,明永乐年间青花玲珑瓷便已问世。

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晚期。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种。彩绘时先在白瓷釉面上勾成图样,再填上一层玻璃白(一种含有铅、硅、砷元素的画料),然后用彩料描绘洗染,入彩炉烘烤而成。粉彩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粉彩的技法多种多样,既有简洁洗炼的写意,又有严谨规整的工笔。其精细处,刻划入微;豪放处,潇洒秀逸。1965年,郭沫若到景德镇参观,吟诗赞颂粉彩技法画比荆关字比苏。粉彩的图案装饰形式丰富多采,有单面彩式、双面彩式、边脚图案式、散点折枝式、吊灯洋莲开光式等。粉彩瓷品种繁多:有碗、盘、杯、瓶、坛、缸等单件品种,也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屏风等配套品种。有小至几厘米的瓷瓶,也有高至数米的瓷瓶、口径大至一米的瓷缸和长达十多米的壁画。

颜色釉瓷,系用铁、铜、钴、锰等氧化物,配制成不同的色料,施于泥坯或瓷胎之表层,经高温或低温焙烧而成的一种瓷器。这类瓷器釉面斑驳璀灿,呈色五彩缤纷,被人们赞之为人造宝石。景德镇所烧制的颜色釉瓷品种多达百余种,如祭红釉瓷,其瓷面的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祭红釉瓷为景德镇所创制,因古时皇室常以它作祭器,故称之为祭红。又如三阳开泰釉瓷,其瓷面的釉色为:在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喷射黄、青、绿各色光芒,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故称三阳开泰。易经上有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之说,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古人把上述釉色称为三阳开泰,寓有三阳开泰运,五福转新机的祝祷之意。

 

 

1982年,国务院正式命名景德镇市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制瓷成就和贡献外,保存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的部分遗址、古窑和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也记录和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保存下来的古窑有:湖田古瓷窑遗址、南市街古瓷窑遗址、白虎弯古瓷窑遗址、黄泥头古瓷窑遗址、柳家弯古瓷窑遗址、御窑厂遗址等。湖田古瓷窑址位于市郊南山山麓的湖田村,其范围约四十万平方米,是景德镇古瓷窑遗址中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瓷业兴于五代,经宋、元至明中叶结束,持续生产达七百余年。从其范围内的堆积物来看,有五代、宋、元、明遗物堆积,五代堆积物中以白釉瓷器为佳,宋堆积物以影青刻、印花为主,元以黄、黑为多,明以青花瓷为主;马蹄窑、琵琶窑、葫芦窑等大窑炉散布各处;其遗迹和遗物,集中地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由初级到高级的历史进程。南市街古窑址范围数万平方米,是景德镇境内规模仅次于湖田窑的古瓷窑遗址。遗物上溯五代,下至元初;产品器型精巧,釉水晶莹,多有精美的刻划花和印花;装烧形式有支钉迭烧、匣钵仰烧和支圈复烧等多种。御窑厂遗址,在市中心,厂跨珠山,周围约15公里。御窑厂是专门生产宫廷用瓷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有窑20座,到宣德年间增至58座,规模宏大。窑的种类有风火窑、色窑、大套缸窑、匣窑、青窑等。御窑长期与民窑竞争,对促进景德镇瓷业发展有一定作用。高岭古瓷矿遗址,位于东乡高岭村。远在南北朝时,这里就出产优质造瓷原料高岭土。在元、明、清历代史料笔记中多有记载,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炬》中所记述的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即指矿区高岭山。在高岭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万历至清代雍正时期有关开采高岭土的石刻,存有不少明、清矿坑遗迹,以及一丘丘雪白的尾砂堆,最厚处达50米。高岭一名,已成为全世界制瓷原料的通用术语。

景德镇市区内保存着不少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显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龙珠阁,位于珠山之顶,是明、清御窑厂的重要标志。阁始建于唐代,称聚珠亭。宋代修茸一新,称中立亭;明代万历初重建,称环翠亭;明代天顺间改建,称朝天阁;清代改称文昌阁;1925年重建,称龙珠阁,此名一直相沿至今。龙珠阁已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